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28 共查到哲学 维特根斯坦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维特根斯坦在冬季     维特根斯坦  冬季  哲学系       2014/3/17
英国剑桥的冬天通常比其他地方来得早些,刚到10月下旬,没有暖气的房间就早早地生起了火炉。这是1946年10月下旬的一个傍晚。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一个不大的房间,一群哲学家正围坐在火炉旁举行会议。这是剑桥大学的道德科学俱乐部(也就是哲学系)正在进行一场学术报告会,也是他们的一次学术例会。会议的主持人是维特根斯坦,报告人是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波普。维特根斯坦在当时的剑桥以及整个英国哲学界都已经声名显赫,...
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出版 作者:复旦大学出版社文章来源:中国现象学网浏览:16 次 徐英瑾著《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 目录 序言(俞吾金)________...
关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亦即我在这里将要讨论的问题,乍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历史问题。这个问题与他的《哲学评论》[①]有关,该书是最近从其遗稿中编辑出版的系列著作之一。这个谜源于这一事实,即在这里,现象学这一术语第一次明确而反复出现于维特根斯坦本人的文字中。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一迄今似乎仍未引起关注的事实具有怎样的意义呢[②]?由于错过了向维特根斯坦本人请教的机会,因此,要想终结性地回答这...
本文以维特根斯坦手稿为基础,对其1929年至1933年间关于现象学语言和现象学的诸多令人困惑的评论进行了梳理和解释,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评论的主旨是为了解决其前期哲学中的一个严重冲突,即存在于其关于对象的形而上学的要求和语义学上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在其前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充分地满足了第一个要求,但是不得不放弃第二个要求;在其1929年回到哲学后,他放弃了第一个要求,因而可以满足第二个要求。
早期维特根斯坦持唯我论观点,这种唯我论彻底到与实在论是一回事,所以他当时所说的语言虽是“我”的语言,却不是私人语言。也有一些象个人认知这样的与私人语言的相关内容,但维特根斯坦把它们留给了经验科学。可是,《逻辑哲学论》的逻辑空间语言一碰到具体经验就出问题。这促使他在中期直接从经验出发,以为直接描述个人经验的命题才是真正的命题,完全不能由经验加以证实的命题是无意义的。完全可以由经验加以证实的命题,...
本文试图将维特根斯坦置于知识论的非本质主义转向这一语境下来理清其前后期哲学与美学的异同,并从而发现维特根斯坦的“最重要的”及最重要的“维特根斯坦”。
摘要:本文试图将维特根斯坦置于知识论的非本质主义转向这一语境下来理清其前后期哲学与美学的异同,并从而发现维特根斯坦的“最重要的”及最重要的“维特根斯坦”。 关键词:知识论的非本质主义转向;维特根斯坦;语言“图像论”;家族相似;语言游戏;日常语言论 一、知识论的非本质主义转向与维特根斯坦的应时出场 学术界一般认为,追求知识是西方哲学的传统。这不仅可以从巴门尼德的“存在”与“意见”之分、苏格拉底的“是...
自《逻辑哲学论》传入中国以来,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绍述研究不可谓少,但真正能立足民族的哲学传统和自己的哲学立场作出创造性回应的却属凤毛麟角,冯友兰、金岳霖紧扣《逻辑哲学论》一书的主旨,对“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为这种创造性回应的典范。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界与外在性的科学认知。
冯友兰与维特根斯坦都对“可说的”和“不可说的”之间的区分以及这种区分的哲学意义有清楚的认识。而且尤其关注“不可说的”。然而,学术界似乎更重视他们用“正的方法”说出来的“可说的”。而不太关注他们用“负的方法”说出来或没有说出来的“不可说的”,从而掩盖了他们的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本文采用一种比较研究的形式,力图突出维特根斯坦和冯友兰用“负的方法”暗示的“不可说的”美学思想的重要意义。
维特根斯坦首先提出了反“私人语言”论证。但是本文认为,他的论证并不充分。为了令人满意地论证“私人语言”或私人概念的不可能性,人们不能不求助于人有理性这一事实。在该事实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这一不可能性。
2006年3月31日,复旦大学徐英瑾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现象学之迷”的讲座。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在1929年年初重返剑桥之际维特根斯坦独立地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现象学”版本。他的现象学观可以被归结为这样一个信条:用一种所谓的“现象学语言”来再现被直接给予的现象乃是可能的,而同样的任务则是日常物理语言所无法胜任的。但通过对于“予料”之本性的深...
不可说者实际上是一个否定问题,它与否定命题非p具有基本相同的逻辑形式,非p是不可说者的逻辑原型,不可说者是依据非p的形式和结构来构建的,因此,不可说者可以表示为"非可说者".不可说者的"不"既体现了"非"的逻辑否定特征,又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是可说者和不可说者逻辑划界的手段,也是超越有限把握无限的独特方法,它与海德格尔"无"的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一致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