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生态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319 秒)
大气CO2浓度对陆地碳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均匀CO2与非均匀CO2浓度数据,利用地球系统模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丹利研究员课题组开展了大气CO2浓度对陆地碳收支影响的研究。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了解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近5亿多年以来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81%的海洋生物物种和约89%的陆地生物物种在短短6万年内灭绝。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模式和精确时间大都来自于华南的地质记录,尤其是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研究表明这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两层火山灰之间,因此,大规模火山喷发自然而然成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原因的最流行的解释。以往的研究在解释这次灭绝的原因时都归咎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鼎湖山站王琛博士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合作,量化并降低了数值模型在陆—气耦合模拟中的不确定性。
2021年7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在西安召开地球与环境领域西部地区研究院所战略研讨会。这次会议是中科院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中科院在西部地区地球与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的长期布局,着眼于为西部地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与科学利用资源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党...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等经过四年多艰苦的野外考察和挖掘工作,在昆明海晏发现了一个新的澄江生物群化石产出剖面(图1)。海晏特异埋藏化石库(Haiyan Lagerstätte)产出了极其丰富的不同门类的早、中期个体发育阶段的化石标本,甚至包括三维立体保存的卵化石。
大气CO2浓度增加可提高植被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助力植物生长,又称为CO2施肥效应。CO2施肥效应是造成近几十年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显著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全球尺度CO2施肥效应时空变化趋势的定量化评估尚不清楚。
清华大学地学系林光辉教授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碳平衡与管理》(Carbon Balance and Management)在线发表题为“Relationships between above- and below-ground carbon stocks in mangrove forests facilitate better estimation of total mangrove blue ...
近日,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来源期刊名录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主办的《冰川冻土》《沉积学报》《地球科学进展》《高原气象》《黄金科学技术》《兽类学报》《天然气地球科学》《盐湖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中国沙漠》及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光合作用吸收和土壤呼吸作用释放CO2过程是全球碳循环最关键的过程之一。解析关键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机制及其对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响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汇管理至关重要。近期我院界面过程与土壤圈演化研究中心宋照亮教授团队研究人员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中科院地理所及北京师范大学等多个单位研究人员合作,利用通量塔观测、过程模型模拟及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资料研究青藏...
2021年2月24日,亚大区域及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论坛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举行,旨在更好地促进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计划(AOGEO)发展,推广空间大数据在亚大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要素的格网化表达可抽象为数学“曲面”。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 相继诞生了各种曲面建模方法。例如,克里格法、样条函数法、不规则三角网法和反距离加权法,以及趋势面分析和生态环境要素逼近等。由于这些经典曲面建模方法的理论缺陷,误差问题和多尺度问题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岳天祥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经过近30年的原创性研究,将系统论、优化控制论和曲面论引入了地球表层系统及其生态环境要素的曲面建模, ...
“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8年12月获教育部认定为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由兰州大学牵头,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西藏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地方研究机构协同参与。中心拥有生态学等12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心依托的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等3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球科学、环境与生态、农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进入ESI全球总影响力前1%学科。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5日首次用大型底栖生物拖网在宇航员海开展底栖生物调查,这是中国在宇航员海首次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海洋生态调查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各个类群。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5日首次用大型底栖生物拖网在宇航员海开展底栖生物调查,这是中国在宇航员海首次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海洋生态调查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各个类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