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气候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0.186 秒)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输沙量以增加趋势为主,且冰川、冻土、植被和水文过程等要素也正发生迅速变化。这些要素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河流输沙量有着怎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又怎样?这些目前尚无共识。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但适宜气候(如温暖、湿润)伴随着文明的兴起,而恶劣气候(如寒冷、干旱)则与社会动荡、人口迁移和文明更迭相关。然而,由于缺乏超长的高精度气候代用资料,亚洲夏季风(Asian summer monsoon, ASM)对区域生态环境变迁、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兴衰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学术界尚无定论。利用树轮年代学建立定年准确、...
为交流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促进清华大学地学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7月15日晚,清华大学地学系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在线召开气候动力学研讨会。地学系主任罗勇教授、林岩銮教授、卢麾副教授、Jonathon Wright副教授、徐世明副教授和黄文誉副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Mat Collins教授、Jennifer Catto博士、F Hugo Lambert副教授、James...
本课程按照气候变化科学发展的路径,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开讲,阐述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介绍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和中国实践,向受众宣讲气候变化科学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尚需努力的方向。课程目标是厘清概念,发展气候变化科学;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意识;促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从传统安全观向新安全观转变。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23日,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在北京怀柔科学城落成启用。该装置将用来计算出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的运动变化规律,对地球的过去进行反演、对现在进行观察、对未来进行预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90113、41888101、41330105)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赵艳团队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植被演化历史及其与高低纬过程的动力联系上取得进展。成果以“过去174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与植被演化(Evolution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on the Tibetan...
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碳释放的主要方式之一。洋中脊、大陆裂谷以及弧火山作用的碳释放被认为是影响地球系统长时间尺度(106-107 yr)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Suarez et al., 2019);大火成岩省(LIPs)可以在短时间内喷出巨量岩浆,同时伴随大量深部流体(例如CO2)释放至地表,在相对短的时间尺度内造成地球系统剧烈的碳扰动,并引发气候、环境的剧变与生物灾难事件。
地貌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和重要科学问题。河流地貌系统是陆地和海洋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通道,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河流动力和地貌演化在气候-构造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联系地球外部和内部相互作用与反馈的重要纽带。关于河流沉积/侵蚀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具体联系还存在分歧。此外,传统认为气候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阈值后,才能引起河流地貌系统的响应;但最近的研究表明...
气候系统最显著的多年代际振荡是北大西洋区域的海表温度变化,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AMO)(Kerr, 2000)。AMO周期较长,约为50-70年,这一现象究竟是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亦或只是响应外强迫的表现,一直以来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寒武纪中期至奥陶纪时期,曾发生过地球生命历史中最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GOBE)和晚奥陶世生物灭绝事件。这些事件是在一个动荡的地球系统背景下发生的,致使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关于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寒武-奥陶纪地球系统演变之间因果联系的假说。例如,GOBE事件是对气候变冷和随之生理压力减缓的响应(Trotter et al., 2008; Rasmussen et al., 2016...
2020年5月15日下午,我校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ICAR)为提高人工智能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召开了“人工智能方法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到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黄小猛副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吴锡教授、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穆斌教授以及我校自动化学院院长刘青山教授作学术报告,由ICAR院长罗京佳教授主持。研讨会采用腾讯视频会议与b站直播...
为什么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一段较长的冷期后,便迅速经历一个相对较短的气候变暖期,随后又再次重复?最近,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这种冷暖转变的背景时发现,这涉及到南北两个半球气候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问题。
2018年6月23日上午,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气候变化、黄河变迁与中原文明嬗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拉开帷幕。来自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希腊爱琴大学...
近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勾晓华教授2008年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第1期上的题为“Asymmetric variability betwee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rom tree rings(青藏高原东北部树木年轮记录揭示的最高最低温的...
白垩纪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炎热的时期之一,研究者称之为“超级温室气候(super-greenhouse)”。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杨武斌博士以及合作者发现早白垩世锆石记录了来自于大陆冰川融水的超低氧同位素组成。该发现与全球性海平面下降和太平洋沉积物碳同位素的负向漂移相吻合,表明在早白垩纪超级温室气候期间出现过短暂的极寒气候事件,甚至在中-高纬度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的大陆冰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