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238条 . 查询时间(1.612 秒)
2024年3月4日,精密测量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陈德亮(Deliang Chen),男,瑞典国籍,气候学家。1961年7月生于江苏泰州。1992年获得德国美茵兹古腾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瑞典哥德堡大学August R?hss讲席教授,哥德堡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2010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地学部侯任主任(2018-2023年)...
大气CO2浓度对陆地碳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均匀CO2与非均匀CO2浓度数据,利用地球系统模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丹利研究员课题组开展了大气CO2浓度对陆地碳收支影响的研究。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蓝”成为冬奥会靓丽底色,除了有利的天气因素,还得益于赛事期间生态环境部会同冬奥会赛场区域的北京、河北,以及污染物传输通道的天津、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和辽宁等8省(区、市)统筹的科学、精准的联防联控。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良富研究员带领大气环境遥感团队,利用团队空气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优势和前期成果积累,积极参与了北京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蓝”成为冬奥会靓丽底色,除了有利的天气因素,还得益于赛事期间生态环境部会同冬奥会赛场区域的北京、河北,以及污染物传输通道的天津、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和辽宁等8省(区、市)统筹的科学、精准的联防联控。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良富研究员带领大气环境遥感团队,利用团队空气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优势和前期成果积累,积极参与了北京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的提出已经超过了50年,但是板块俯冲如何开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是地球上自发式起始俯冲的典范,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垂向下沉。
近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斯勒图研究员等在美国气象学会的BAM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new benchmark for surface radiation products ove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retrieved from the Himawari-8/AHI next-genera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的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领导的中英合作团队开展了多年的探索。他们采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数学模型首次系统论证了巨大海洋溶解有机碳库(DOC)的存在是迟滞元古宙海洋彻底氧化的关键原因。
男,俄罗斯国籍,空间地球科学家。1947年10月生于原苏联波尔塔瓦,198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现任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兼任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俄科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农情遥感速报(CropWatch)团队副研究员张淼、研究员吴炳方等在全球30米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对外发布全球首套30米耕地复种指数数据产品。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全球30米复种指数数据(GCI30: a global dataset of 30m cropping intensity using multisource remote...
2021年7月13日至10月1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研究院、西南大学等国内12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百余人,在中国科学院河北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及周边900平方公里开展了高分遥感星机地综合试验。试验以高分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关键技术攻关、卫星遥感机理模型发展和产品验证为目标,组织实施主被动、全波段、天空地一体化的星机地综合观测。
2021年10月15-17日,“亚太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动力学”B类先导专项项目三“亚太气候环境变化的集成、模拟和发展趋势”(项目编号: XDB40030300)项目中期交流会在临潼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举办,会议特别邀请专项首席专家周卫健院士、安芷生院士出席,项目三各子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及研究生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中期交流会。
2021年9月30日上午,地球环境研究所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由党委委员、副所长孙有斌主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安芷生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卫健院士、研究所党政班子成员及部分科研、管理骨干等参加了会议。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团队选取了典型的俯冲带超钾质岩石开展了钾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超钾质岩石具有重于亏损地幔的钾同位素组成,并且与流体活动指标具有正相关,表明超钾质岩石的源区存在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流体的加入,有效证实了板片分异流体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Litho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