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地质学 青藏高原相关记录372条 . 查询时间(0.143 秒)
2022年3月4日上午,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薛强一行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参加青藏高原重点矿产综合报告交流会。科技部战略规划司综合处副处长方叶,科技部平台中心副主任李加洪、综合处王超,中科院科发局副局长张鸿翔、大气海洋与生态环境处处长任小波、地球与资源处副处长赵涛,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王振海、能源与矿业学部办宗玉生,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有色金属与稀...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昆仑、松潘-甘孜、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相继增生拼合的产物(图1)。相较于其他地体,羌塘地体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由南部较湿热环境向北部荒漠环境变迁的纽带,在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等多方面具有独特属性。一方面,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周缘高山、内部平坦,其深部可能正在发生印度与亚洲两大板块汇聚相交;另一方面,古老岩石圈拆沉后发生部分熔融,地...
近年来,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闫德飞教授团队致力于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的鱼化石和植物化石研究,于2017年报道了目前时代已知最早的裂腹鱼类(schizothoracines)化石并建立裂腹鱼亚科一新属:古裂腹鱼属(Paleoschizothorax)。该论文第一作者、地矿学院研究生杨涛凭借此项研究于2019年获得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
亚洲内陆同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内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以及北半球最大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 (图1)。中亚造山带形成于晚古生代,但经过中生代及新生代早期的长期剥蚀,直至新生代早期已经基本夷平。晚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中亚造山带发生构造复活,最终形成现今规模宏大、年轻的陆内再生造山带。在中亚造山带的南缘,分布着世界上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的新近纪风成红粘土沉积。鉴于中亚造...
科技日报北京2022年1月13日电 (记者张盖伦)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已知造山带的垮塌多发生在造山期后,王二七及其合作者开展的构造和沉积研究揭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的伸展垮塌发生在造山主幕。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研究员团队发展了适用于多年冻土区较大空间尺度的InSAR地面形变遥感反演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青藏高原中部约1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该方法基于Sentinel-1 SAR遥感影像资料并结合MODIS 地表温度和土壤数据分析,充分考虑了多年冻土区冻融过程的时空异质性,能够有效的分离与活动层冻融过程相关的地面季节形变以及与多年冻土融化引发的地面长...
河流输沙是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表征,也是全球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路径。青藏高原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近几十年快速升温的背景下,高原多个江河源区的输沙量持续增加,与全球主要河流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以减少或稳定为主)差异显著,对区域及下游的生态环境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平稳运行产生威胁。
青海共和盆地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唯一国家级干热岩开发示范基地,其资源成因与开发利用潜力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共和盆地高热流(102 mW/m2)的形成机制及其热源究竟是什么,仍存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共和盆地之下是否存在局部熔融体,即是否存在岩浆热源?
021年9月8日,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由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组建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七高原的生长与演化“青藏高原北缘古环境演变和矿床成因”专题科考分队依次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五龙沟、夏日哈木、尕林格、肯德科克、希望沟开展科学考察。科考共采集1000个样品,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北缘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成矿规律。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青藏高原北部湖泊冰期延长,南部冰期缩短,这对冬春季湖面蒸发量有明显影响。由于缺乏观测资料,我们对高原湖泊冰期的湖泊热力过程知之甚少。
板块构造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它硅酸盐行星的一个显著特征。板块俯冲起始对于板块构造的运行至关重要。尽管前人已经提出了不同的俯冲起始的动力学机制,但俯冲起始过程仍不清楚且存在较大争议。过去几十年,来自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弧前地区系统的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提高了对俯冲起始过程的认识(图 1)。IBM弧前岩石圈结构及岩石组合与许多俯冲带之上(Supra-subduction zon...
重建青藏高原生长过程对于评估印度-亚洲碰撞对高原形成的影响至关重要。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完整地记录了其源区和本身隆升剥露过程,从而为认识青藏高原生长历史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印度-亚洲碰撞影响前缘地区,也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和拉萨-羌塘地体碰撞影响的关键部位。因此,重建拉萨地体隆升剥露历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然而,拉萨地体早期隆升历史,尤其是北拉...
陆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ET)是陆表和植被向大气输送水汽通量的总和,主要包括土壤和水体表面蒸发、植被冠层截留降水或露水蒸发、植被蒸腾以及冰雪升华等,是地表和大气间能量和水分交换的主要过程,深刻影响着地球表层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约60%的降水量是通过陆地蒸散发方式回到大气中,因此陆地蒸散发是仅次于降水的陆地水循环的第二大组成...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汇聚、碰撞和俯冲过程造就了现今高耸辽阔的青藏高原,由此导致的海陆格局、大气环流、地貌水系以及深源气体释放等地球深部-表层响应变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青藏高原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的生长过程,前人提出了多个模型,例如地壳缩短-走滑逃逸、下地壳通道流、岩石圈拆沉以及地幔整体对流等,但这些模型在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的驱动机制方面存在显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