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动力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动力地质学 青藏高原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11 秒)
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显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拥有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稻城亚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腹地,现今平均海拔3700米,其旖旎的高山森林景观引人入胜,是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原型所在地。然而,科考证据表明,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景观曾经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是什么力...
2021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团队荣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和“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个人)”称号,以表彰其率领团队扎根青藏高原,在大陆碰撞、高原隆升及其远程效应领域做出的系统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为获奖者代表颁奖。“青藏高原碰撞隆升研究集体”由丁林院士领衔,白玲和裴顺平等20位同事为主要完...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厚度最大、形成时代最年青的高原;被国际地学界称之为“全球环境变化的起搏器”;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与灾害效应一直是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是地质灾害领域新理论、新认识和新发现的重要源区和竞争领域。近20年来,在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与环境灾害变化日益成为全球地球科学科研的前沿和热点的背景下,青藏高原藏南谷地晚新生代SN向裂谷和帕米尔高原系列走滑-拉张断裂带的形成机制等成为关注焦...
2019年8月22日至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会议在我校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浙江大学等1...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挤压造成的。在形成过程中,高原受到整体抬升,内部物质在挤压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内部向四周流动。基于这一设想提出的下地壳流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青藏高原的演化和地表形变特征,并得到一些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的支持。然而,由于很难对下地壳中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直接观测,对其中物质流动的分布仍未得到比较一致的认识。高原的形成也伴随着强烈的热运动。热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温度变...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促使深部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和运移,并导致了地壳的短缩增厚,而且造成了高原的整体隆升和深部壳、幔物质的侧向流展。基于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层速度结构,特别是其特异层序的展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壳巨厚,但岩石圈却相对较薄;地壳中于深20±5km处存在一低速层,层速度为5.7±0.1km/s,厚度为8±2km;上地幔软流圈顶部深度为110±10km...
目前,关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的构造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有两个流行观点:第一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oyden和Clark提出的下地壳流(Channel flow)机制。但是,这种机制是建立在数值模拟基础之上,缺少任何地质证据的支持;第二种观点是以美国哈佛大学的Hubbard和Shaw提出的地壳挤压缩短变形的机制,但是这种机制是基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构造变形剖面,而龙门山中段和北东段缺少前陆构...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最晚一期也是最强烈的一期隆升发生在1~0.8 Ma,与印度洋中脊三联点附近的"亚澳"陨击事件有关。陨击事件引起印度洋的快速扩张并导致印度板块在锡瓦利克带的强烈(A型)俯冲,正是这次俯冲引起了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脉的快速隆升,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因此而形成,其中东昆仑山推覆隆升近3000m,向北推挤近400km,是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新生界构造变形的主因。因此,"亚澳"陨击事件的影响,提供了青...
国际合作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深部剖面探测(INDEPTH)计划自1992年开展以来,圆满完成Ⅰ、Ⅱ、Ⅲ、3个阶段研究任务,揭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在同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0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地球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第四阶段计划是研究高原北部边缘,即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并与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加以对比.经过多次野外地质踏勘,选定剖面的...
专著信息 书名 《中国大陆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的P634-648:青藏高原西部和东部隆升机制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张贵宾,李岩峰,高锐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日期 2004年 3月 日 标准书号 ISBN 7-03-012958-X 介质类型 纸质 页数 字数 开本 相关项目 断层及相关盆地演化的粘弹塑...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前陆盆地是中国典型的前陆盆地之一。自晚三叠世以来,该盆地充填了厚度大于1万余米的海相至陆相沉积物,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其划分为6个构造层序,根据几何形态将构造层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楔状构造层序和板状构造层序,其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层序为楔状构造层序,其余为板状构造层序。研究结果表明楔状构造层序为逆冲构造负载的产物,板状构造层序为走滑剥蚀卸载的产物。本次以...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隆升特点和前人科考成果,结合笔者利用卫星重力资料求得的地幔蠕动流分布格局和岩石圈底部切向应力场值,设计了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获得高原下地幔流的有效粘滞系数(η=10^18-10^20PaS),并求得地幔流南北向蠕动的平均速率(v≈5.26cm/a)和高原现今隆升的速率(预测)值为7mm/a。据此讨论了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指出高原隆升原因是高原周边地区地幔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