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农业生态研究所相关记录980条 . 查询时间(0.359 秒)
在大规模生态保护与修复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成为近20年来全球植被“变绿”的热点区。单一人工林种植是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林策略,速生人工林相对于天然林可能会耗水过多,亟需量化权衡不同类型森林恢复的碳-水过程及其生态服务效应。然而,单一人工造林、自然恢复、封禁保育、人工林采伐等不同保护修复与管理措施下,该区森林景观异质性高,森林植被多呈现斑块化、片段化、破碎化的特点。受遥感数据源与方法的限制,区域尺...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并发、降雨周期改变及极端事件的频发与持续,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测性。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生长与粮食产量的影响可为规避气候风险、为未来多变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与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耦合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量化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应充分考虑...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Dietary selection of metabolically distinct microorganisms drives hydrogen metabolism in rumin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具有耐粗饲性状的湘西黄牛为研究对象,应用扩增子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体外验证试验,揭示了反刍...
青藏高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该地区沼泽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功能参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沼泽湿地固碳潜力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沼泽湿地植被NPP,进而影响沼泽湿地碳的固定。明确沼泽湿地植被NPP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评估青藏高原沼泽湿地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PP数据和气象数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
氮参与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必需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是生物体中的重要成分。生物圈中的氮循环是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大量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被闲置、浪费,被称为“农业废弃物”。种养循环技术模式是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利用、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目前,种养循环系统中关于氮循环效率及其调控的研究较为薄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草地农牧业学科组基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始建于1983年,现有职工42人,其中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博士8人。
近年来,受自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中国湖泊的水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是DOM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色遥感重要参数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湖泊CDOM的来源受到周边的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工农业污染排放等影响,与湖泊水质状况高度相关,同时影响水下光场分布特征。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当前湿地面临着来自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环境因子如何影响沼泽湿地物种的生境适宜性,并为气候变化下优先保护物种和区域的选取提供准确科学指导。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基于调查和标本数据,结合气候环境大数据,运用优化生态位模型,探究中国沼泽湿地植物物种生境适宜性关键驱动因子及敏感性,并...
大豆(Glycine max)是富含植物油(20%)和蛋白(40%)的粮饲作物,在我国粮食供给、食品工业和禽畜饲料中处于重要地位。豆油在我国占植物油食用消费的50%左右,豆粕在饲料蛋白中的占比达80%。大豆蛋白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在膳食中可以部分代替动物蛋白。高蛋白育种是大豆育种的重要内容,但大豆蛋白质的遗传改良十分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大豆蛋白质和油脂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近年来...
大豆孢囊线虫病(SCN,Heterodera glycines)是制约大豆生产的病害之一。大豆抗病品种应用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并具有数量性状的特性,抗性背景单一,线虫生理小种易发生变异,因此亟需开发多抗基因资源和培育多抗品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研究员王从丽团队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筛选出一个新的大豆抗线虫育...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前身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建于上世纪60年代,2003年更名为农业生态研究所。40多年来,在吴志强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特别是近20多年来在现任所长、学科带头人林文雄教授的领导下,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深化科研与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而系统的工作,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本所的依托...
水稻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区域和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调控水稻抽穗期基因关系网络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在水稻中存在2条相对保守的调控途径:(Hd1-Hd3a/RFT1)和(Ghd7-Ehd1-Hd3a/RFT1)。Ehd1(Early heading date 1)作为开花关键因子,直接促进下游成花素基因Hd3a和RFT1的表达,同时在其上游受多个开花抑制因子(如Ghd7、DTH8、Hd2、OsMA...
土壤氨氧化也称为硝化,分为自养和异养两个过程。自养微生物的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共同驱动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但三类氨氧化微生物的相对贡献因土壤环境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氮素含量相对较高,但氮肥的利用效率不高,为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及提高肥料利用率,解析氨氧化微生物介导的黑土农田硝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许多地区尤其在北半球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正普遍发生灌木入侵即“草原灌丛化”现象。草原灌丛化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组成,还可能通过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对区域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在过去几十年,尽管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北半球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但草原灌丛化对该地区气候可能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卫星获取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陆地表面温度、地表反...
2021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科荃优4302(荃9311A×R43-02,国审稻20210242)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定通过。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中表现为:耐热1级,抽穗期耐热性强;白叶枯病1级,高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和4.3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米质达到部标优质2级;2年区试产量比对照丰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