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农业生态研究所相关记录613条 . 查询时间(0.607 秒)
2023年11月25日,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外业质控团队、省“三普”外业技术专家组、湘西州土肥站和吉首市土肥站领导在吉首现场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承担的湘西州剖面样点调查与采样项目实施情况,并对采样组进行了技术指导和交流。陈香碧研究员代表项目团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亚热带生态所承担湘西州任务内容、现阶段进展、工作计划及团队运行机制。李裕元研究员作为踏勘组资深专家...
大豆(Glycine max)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类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大豆结荚习性也称茎生长习性,是指大豆开花和结荚的方式,受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影响。大豆结荚习性决定着主茎节数、株高、荚的分布特点等,是大豆株型的决定因素,与大豆产量与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1933年,Woodworth首次提出大豆结荚习性由Dt/dt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自此开始破译大豆结荚习性调控的遗传基础,经过近...
在全球畜禽养殖业禁用促生长抗生素背景下,断奶仔猪腹泻问题愈加突出,腹泻防控成为断奶仔猪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仔猪腹泻的诱因复杂多样,其相关分子机制有待深入解析。
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两年来,海伦示范区子课题“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科研骨干利用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在海伦示范区进行应用,效果良好,为“黑土粮仓”保驾护航,为粮食安全生产和土壤健康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项目。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学术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成果。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并发、降雨周期改变及极端事件的频发与持续,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测性。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生长与粮食产量的影响可为规避气候风险、为未来多变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与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耦合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量化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应充分考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始建于1983年,现有职工42人,其中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现代农业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博士8人。
大豆(Glycine max)是富含植物油(20%)和蛋白(40%)的粮饲作物,在我国粮食供给、食品工业和禽畜饲料中处于重要地位。豆油在我国占植物油食用消费的50%左右,豆粕在饲料蛋白中的占比达80%。大豆蛋白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在膳食中可以部分代替动物蛋白。高蛋白育种是大豆育种的重要内容,但大豆蛋白质的遗传改良十分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大豆蛋白质和油脂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近年来...
大豆孢囊线虫病(SCN,Heterodera glycines)是制约大豆生产的病害之一。大豆抗病品种应用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并具有数量性状的特性,抗性背景单一,线虫生理小种易发生变异,因此亟需开发多抗基因资源和培育多抗品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研究员王从丽团队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筛选出一个新的大豆抗线虫育...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前身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建于上世纪60年代,2003年更名为农业生态研究所。40多年来,在吴志强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特别是近20多年来在现任所长、学科带头人林文雄教授的领导下,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深化科研与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而系统的工作,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本所的依托...
水稻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区域和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调控水稻抽穗期基因关系网络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在水稻中存在2条相对保守的调控途径:(Hd1-Hd3a/RFT1)和(Ghd7-Ehd1-Hd3a/RFT1)。Ehd1(Early heading date 1)作为开花关键因子,直接促进下游成花素基因Hd3a和RFT1的表达,同时在其上游受多个开花抑制因子(如Ghd7、DTH8、Hd2、OsMA...
土壤氨氧化也称为硝化,分为自养和异养两个过程。自养微生物的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共同驱动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但三类氨氧化微生物的相对贡献因土壤环境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氮素含量相对较高,但氮肥的利用效率不高,为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及提高肥料利用率,解析氨氧化微生物介导的黑土农田硝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许多地区尤其在北半球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正普遍发生灌木入侵即“草原灌丛化”现象。草原灌丛化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组成,还可能通过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对区域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在过去几十年,尽管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北半球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但草原灌丛化对该地区气候可能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卫星获取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陆地表面温度、地表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