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记录396条 . 查询时间(1.321 秒)
社会党国际是奉行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他一些政党和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曾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政党组织,致力于加强成员党之间的联系,协调各成员党的观点与行动,促进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与运动在全球的扩展。
巴勒斯坦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联系密切,早期巴勒斯坦共产党成员都是来自俄国和东欧地区的犹太人,他们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积极投身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革命中。
1917—1924年,在墨西哥尤卡坦州发生了一场社会主义运动,其所建立的政权被宣布为“美洲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运动的领导人费利佩·卡里略·普埃尔托(Felipe Carrillo Puerto,或简称“卡里略”)被称为“玛雅人的红色使徒”、“无产阶级的英雄”,墨西哥“社会主义最伟大的推动者”。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迎来“思想解放”的时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自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出版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存在近一个世纪之久。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阐释马克思主义时走的是一条既不同于第二国际的实证主义、改良主义和新康德主义,也区别于列宁主义的道路。
时间如同空间一样古老,人类关于它的认知与话题也绵延不断。不过正如美国文化史学家斯蒂芬·克恩(Stephen Kern)或者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描述的那样,20世纪初期人类的空间和时间感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仿佛现代性的一切成就有意识地汇聚在一起,要冲破践行已久的有关时间和空间结构的社会认知与具身性体验。
20世纪80年代前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历经了以苏联教科书体系为蓝本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格义”和“反向格义”等若干发展阶段,推动了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辩证法、唯物论等问题的讨论,也使国内学界进一步认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苏联社会主义的评价以及对革命、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等问题...
斋藤幸平(Kohei Saito)在德国洪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副教授。在参与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过程中,斋藤幸平发现了马克思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大量相关资料,继而发表了《马克思的生态笔记》等系列文章。
2023年,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 Lukács)(1895—1971)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将迎来出版100周年。卢卡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西方思想家之一,其经历异常复杂丰富,参与和见证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诸多重要的思想发展和历史事件。
普列汉诺夫的一生与俄国革命息息相关。无论他的理论与实践、成功与失败,都只有放在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背景下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路线图是从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文化领导权和接合理论的研究范式。
南亚共产主义运动自兴起以来,经过100余年的发展演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已成为南亚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势力和进步力量的代表。近年来,南亚共产主义运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本土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范式。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领域,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灵魂熔铸到我们党、国家和每个共产党人的血肉和骨髓之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青年黑格尔派问题”是有关青年黑格尔派理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唯物史观的中介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真实意图的认识,而且对于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