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大地构造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大地构造学相关记录180条 . 查询时间(0.651 秒)
在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编制和大地构造相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山东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山东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镶嵌、叠覆而成的,其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前南华纪、南华纪-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第四纪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大地构造分区分为陆块区、造山系和叠加造山-裂谷系,划分出3个I级构造单元、5个II级构造单元、18个III级构造单元和55个IV级构造单元。...
盆地热历史可以为揭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信息. 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从东到西7口典型井的热历史,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盆地中生代晚期、古近纪初期以及现今的"热"岩石圈厚度. 结果显示, 鄂尔多斯盆地在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一次热流高峰, 热流值为73~78 mW/m2, 此后的热流值一直降低至今,现今的平均值61.8 mW/m2; 早白垩世末期盆地"热"岩石圈厚度...
徐锡伟,研究员。1989年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4年度受日本学术振兴会和米仓之教授的邀请在东京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研究,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管科研、外事副所长。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年代学、构造变形动力学、地震地质灾害与数据库...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该刊由我国已故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国达先生于1977年创办(创刊名为《成矿研究》,1979年改为现刊名),1984年起公开发行,1989年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肖序常,构造地质学家,1930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事板块构造、蛇绿岩以及高压变质带的研究,首次较系统的论述了祁连山高压蓝片岩带,较早建立了中国完整的蛇绿岩剖面,论述了我国主要蛇绿岩带分布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为尔后祁连造山带等板块构造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先导作用。
任纪舜,1935年生于陕西华阴,长期从事中国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研究。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副主席。发表论著200余篇(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1982),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孟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现为博士生指导老师,研究员。研究方向:沉积作用、盆地分析、大陆构造变形。
杨振宇,1963年生,福建省莆田市人。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和古地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古地磁学及其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亚洲东部和东南亚三大地块(中国华北、华南地块、印度地块)显生宙的古地理和构造迁移、碰撞和拼合过程作了一些较系统的研究工作。
赵越, 1955年8月生,吉林长春市人,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燕山地区和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研究,率先提出燕山地区中侏罗世前后陆内变形应当归因于西伯利亚地块和华北地块的碰撞拼合,在参加中国南极考察和东南极变质构造研究的十几年中,最早在国际上识别出东南极“泛非”热事件的构造涵义。
肖文交,男,1967年12月生,籍贯湖南涟源,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增生造山带大地构造学。
视频:中国地质大学地史学第16讲 历史大地构造学3。
视频:中国地质大学地史学第15讲 历史大地构造学2。
视频:中国地质大学地史学第14讲 历史大地构造学1。
2012年2月16日,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揭牌仪式。以此为标志,国土资源部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彭以祺,院士许志琴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汪民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
太华变质杂岩广泛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总体呈SW-NE向展布。在河南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以TTG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变泥质片麻岩为主。斜长角闪片麻岩中可识别出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内部的包裹体矿物组合(Amp1+Pl1+Qtz),变质高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矿物组合(Grt2+Amp2+Pl2+Qtz),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