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相关记录5644条 . 查询时间(0.448 秒)
2021年5月10日下午,首届《陕西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地球环境研究所1103多功能厅举行,来自陕西省内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30名理事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地球环境所青促会小组长王启元副研究员主持,地球环境所副所长、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年地学论坛理事长晏宏研究员致辞并介绍了陕西青年地学论坛的发起背景。陕西青年地学论坛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陕西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
青藏高原是13条亚洲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安全屏障,被称为“亚洲水塔”。2021年5月15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团队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的羊村水文站,首次对雅鲁藏布江展开坐底仿生水沙观测实验和无人机遥控震源技术实验,用于评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灾害风险等。
系统科学的核心科学问题是挖掘各领域复杂系统集体行为的涌现机制。传统上,统计物理学基于系统的哈密尔顿量(能量)和统计分布,研究大量个体组成系统的集体行为。相变与临界现象作为系统最显著的集体行为,其理论研究以序参量作为出发点。当前,人们迫切需要研究涉及气候、生命、生态、社会、金融等的自然和社会复杂系统,这些系统的集体行为及相变临界现象与人类密切相关。例如,地球作为一个典型的自适应复杂系统,Lenton...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二次气溶胶和臭氧形成的重要前体物。因此,开发高效的NOx光催化控制技术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铋(Bi)元素在地壳中储量丰富,具有很高的环境材料利用价值。Bi单质有效质量小、平均自由程大、带隙重叠小,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等离子体效应。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缺陷,等离子体Bi存在氧化能力弱、活性氧物种少、电子迁移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光催化去除NOx的实际应用。
硅酸盐岩碳汇被视为一个净碳汇,并长时间(数百万年以上)影响全球碳循环,降低着大气CO2浓度。研究长时间尺度下全球硅酸盐岩碳汇的空间分布以及对未来情景进行预测,对于改进碳循环模型和评价硅酸盐岩碳汇有重要意义,并为全球碳汇交易的公平性提供了参考,从而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在正常的沉积型黄铁矿中,硫同位素值显著低于同期海水值(δ34S黄铁矿<δ34S海水)。这是因为,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硫酸盐还原反应,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并进而生成黄铁矿(FeS2)时,会优先消耗海水中的32S,使产生的黄铁矿具有较低的硫同位素值。
地貌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和重要科学问题。河流地貌系统是陆地和海洋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通道,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河流动力和地貌演化在气候-构造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联系地球外部和内部相互作用与反馈的重要纽带。关于河流沉积/侵蚀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具体联系还存在分歧。此外,传统认为气候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阈值后,才能引起河流地貌系统的响应;但最近的研究表明...
2021年5月12日,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建设“全球灾害数据平台(中文版)”(以下简称“平台”,网址https://www.gddat.cn)正式上线发布。平台通过收集、整理与集成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全球灾害警报和协调系统(GDACS)、比利时鲁汶大学(EM-DAT...
根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通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20 年度评估结果及有关情况的函》(国科外函〔2021〕5号),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通报了对719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综合绩效评估结果,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顺利通过评估并被评为良好。
多少年来,许多科幻作家都在想象一场大洪水在地球上暴发的情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包安明研究员团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定量评估了第三极地区冰湖发展趋势及其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冰湖溃决洪水灾害和风险,第一次揭示了这场可能发生的风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李锐及其合作者利用现代卫星遥感、数值模型及交通大数据等研究手段,量化揭示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人类活动和气象条件变化对大气污染物二氧化氮(NO2)浓度分别的影响,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响因子16.96)上。
“坐地日行八万里”,描绘的是世人周知的我们所处的地球每日相对于地轴的自转。但少有人知道,地球的瞬时自转轴相对于地球本体的位置, 称为地极移动,简称极移,其实也在不停的运动。日月引力造成的海潮和大地变形、洋流、风、大气压变化、陆地水储量变化、冰川消融、地震和洋底压力变化等等都会引起极移。科学研究发现,极移一方面以周年和钱德勒周期跳着“圆舞曲”,一方面也在朝一个方向莲步轻移。一直以来,极移漂移的方向基...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如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等。其处于全球碳气溶胶高排放区域包围,周边排放黑碳棕碳可传输到高原。吸光性黑碳和棕碳具增温效应,其沉降在冰雪表面亦会加速冰川及积雪融化。目前对该区域棕碳研究较少,棕碳组分与光学关联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地球环境研究所气溶胶化学与物理实验室朱崇抒等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包括藏东南、青海湖、北麓河及阿里等站点开展数年观测研究,在高原大气黑碳...
地幔是地球上体积占比最大的圈层,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分异和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前人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包括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的研究提出存在不同的地幔储库,包括亏损地幔(DMM),富集I型地幔(EM-I)、富集II型地幔(EM-II)、高238U/204Pb地幔(HIMU)等(Zindler and Hart, 1986; Hofmann, 1997)。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食物链结构的差异会导致食物链Hg和PUFA在各营养级间传输的变化。作为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底栖动物通过食物摄取可将PUFA和Hg由食物链底端传递到高营养级的鱼体。处于低营养级的底栖动物对初级生产者的依赖性更大,更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然而,对于Hg和PUFA在水生食物链的积累和传输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方面,对基础食物链中Hg和PUFA积累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