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先秦哲学”相关记录1101条 . 查询时间(2.113 秒)
李存山《商鞅评传——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一书通过细致的文献研究和深刻的思想阐释,既详细分析了商鞅及其学派关于道德、政治的具有颠覆性的思考,又解析了这种道德认识与政治设计对传统中国的君主制度与政治治理所具有的奠基性作用。可以说,李存山对商鞅及其学派的解析既为他探讨传统中国的帝制政治和治理困境厘清了思路,又对他日后形成的民本与民主、儒家文化的常与变等重要思想成果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思考方法。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先秦儒学 承传
2013/8/8
本文通过对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加以系统剖析,并比照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思潮,对“八荣八耻”逐一进行溯源,从这一层面来观照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太公初封于齐,国小地狭,后世渐行开拓,至战国时期盡王灭宋后,齐国疆域遂臻于极盛。在此齐国版图最大时期的地域范围内,自夏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皆曾有诸多古国存在。这些古国的居民皆为东夷土著,而有国者族属不同、姓氏各异,炎帝后裔之姜姓及东夷姜姓、嬴姓居多,后有周族姬姓,间有舜后妫姓及黄帝之后任姓等先圣后裔。这些古国最终都成为齐国的一部分,而各古国之文化因素则随之逐渐汇集融合,终成日后特色鲜明之齐文化。
孔子七十余而卒,在其一生各个阶段,其生命体验有所不同,所展现的修养境界亦渐次如阶而升。从十五岁时立志于学;经三十岁时修养仁德,以礼使自身人格挺立于世;再到四十之时“仁”“智”相互发用,既明察秋毫,无惑于外部世界种种,亦沉潜涵咏诸仁德,使心性境界向上跃升;到五十之时上贯天命,在自身的有限性中开拓出对道德的无限追求;最后在六十七十之际,化约分别,涵容“欲”“矩”,达到与道、与真善美、与天地并立的圆融境...
田仲与先秦农家(4)
田仲 先秦农家 论语
2014/1/8
《荀子:非十二子》 篇中与田仲并列的史鳍又名史鱼,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正直誉于当世。《 论语:卫灵公》 中称誉他“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不论处于邦有道或无道之时,他都正直地顺道而行,循理而言。《 韩诗外传》 记有史鳍在弥留之际,谏卫君用蓬伯玉、默弥之暇之事。据这些记载,他除了直言之外,没有留下其他有关的思想。况且史鳍既仕于卫,就与田仲拒食不义之禄的思想不相一致。荀卿将他与田仲并列...
田仲与先秦农家(1)
田仲 先秦农家 思想
2014/1/8
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但唯独缺乏反映当时社会劳动者主体农民的历史地位与要求的思想理论。<汉书? 艺文志》 所录农家的著作,实际上是农学家或农艺学家的著作。古籍中提到的为神农之言的许行,其学说的定性至。
田仲与先秦农家(2)
田仲 先秦农家 思想
2014/1/8
东汉王充在《 论衡:刺孟》 中有一段文字,专论孟柯对田仲的这一非难。王充就从“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放陵则居之”说起。他认为田仲所以吐掉其母煮的鹅肉,是“耻食不合己志之物也,非负亲亲之恩而欲勿母食也”,这与田仲避居赞陵一样,也是恶兄的不义之禄而为此。王充还认为孟柯以蚯蚓食稿壤、饮地下水与田仲对比,也十分欠妥。因为:“夫盗室之地下亦有蚓焉,食盗宅中之稿壤,饮盗宅中之黄泉,蚓恶能为...
田仲与先秦农家(3)
田仲 先秦农家 思想
2014/1/8
《孟子:万章下》 对义的涵蕴作更进一步的阐明:“夫义、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人其门也”。礼是指一国的典章制度,义是实施这些典章制度应循的途径。春秋战国之际礼坏乐崩,对此孟柯提出恢复仁政的主张,中心是正经界,行井田制。他想象只要“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野矣”。助是一种田赋制度,即农民为领主耕种一部分土地以充田赋,这种无偿劳动就称为助。当时各诸侯国家在变法中陆续以税代助,孟柯认...
田仲与先秦农家(5)
田仲 先秦农家 思想
2014/1/8
如果将田仲与许行的思想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到两者在基本观点上的一致。他们都坚持自食其力的原则,视掠取他人劳动果实为不义,将剥削者喻为蝗螟、将统治者征税以充实仓廉府库视为厉民而自养,由此,也反映出他们对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与政府所抱的否定态度。他们设想的是由劳动者组成进行产品交换的社会,田伶在实践中是以编展和其妻剖麻以易其他生活资料,许行更提出了他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模式,设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平等...
儒家的人性观及其异化论新内涵
儒家 人性观
2010/3/4
异化是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原因人的本性被压抑、破坏、丧失的状态。对人性的理解会影响到对异化的内涵的规定。从存在论的角度而言,人性是多层次的。人不但具有动物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理性的一面;人不仅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且还是具有道德本性的存在。主宰现代社会的人性观形成于近代西方社会。近代人性观的特征在于,强调人的欲望、自由和理性。近代以前人一直受到等级制度的约束,而且还受制于经济的贫困。近代人性观就是针对上述...
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鶡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在语法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它们不但喜欢用对立统一的概念,而且都是间或用韵的说理散文。这说明《He冠子》是一部上于战国末斯的黄老道有代表作。
北朝郊祀,宗庙制度的儒学化
北朝 郊祀 制度 儒学
2009/11/12
北朝的郊祀,宗庙制度在北魏教文帝之后在两个方面发生明显变化,一是逐渐儒学化,即以儒家礼制思想为规范;二是在儒家礼制思想的具体应用上,逐渐统一采用汉代郑玄学说。这一变化,同整个北朝儒学的发展相一致,反映了北朝政权,特别是北魏政权汉化的历史进程。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简论
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统一 变法
2009/11/11
通过对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分析,认为他以儒家宗法为核心,兼融道家、法家的一些理
论,捷出了反“任刑”、坚持儒法一体、提倡“均富”、“教化”等变法思想和主张,并倡导要统一当时的法律思想。董仲舒的法律思想,起到了确定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思想一些基本原则的作用
《取譬:国外汉学家对 老子》的一种解读方式
取譬 “自我”意识 “自然” 永恒价值
2009/11/11
介绍并剖析了三位汉学家对《老子》的比喻性阐释,得出了三者在否定“自我”意识,强调“自然”,肯定《老子》的永恒价值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