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知识库 理论语言学相关记录6736条 . 查询时间(0.536 秒)
宁波方言的指示词     指示词  近指  远指  中性指示       2022/3/9
本文对吴语宁波方言的指示词做一个初步的形式与功能描写:词根与语源、基本的语义、句法特点。宁波方言的指示词看似二分,“堂”表近指,“该”表远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试图论证,“该”是宁波方言首先出现的指示功能词,是不区分远近的中性指示词;远近区别是后起的,因此,“堂”在形式与功能上更受限制。
仙桃方言中同时存在着复数标记“们”和“们俦[sou^1]”,“们俦”是由“们”与表类别义的“俦[sou^31]”连用构成的复合式复数标记,除了主要用于表达尊称复数概念外,还具有表达人的类别用法.“们俦”是一种语法、语用双重标记,有标记人物年龄身份地位、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传达社交礼貌、调节韵律等特殊的语用功能,是一种口语语体语法现象.复数标记后缀“[sou^1]”源于表类别义的指人名词“俦[so...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在社会科学范畴内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其首个研究高峰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彼时亚洲与非洲有大量前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他们寄希望于通过语言政策设计推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很多西方语言学家受邀参与了规划实践并借机开展了研究,由此催生了首批语言政策研究的经典理论,当时的亚非国家也因此被称为语言规划的“实验室”(laboratory for conscious languag...
语用学从单一文化语境下的语言交际研究发展到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交互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Pragmatics),在研究的理论视角、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尤其是在语境基础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语用学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交互文化语用学采用多维视角,探究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交际者选择某种通用语进行交流时,所体现的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互与融汇,描述与阐释该语境下所涉及的注意与意图、前...
文章首先利用已有文献材料和新的专题调查材料展示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现在”义的“而今”一词的读音及用字情况,随后运用语音历史层次演变思路分析“而”和“今”的读音演变由来,并辨析“而”和“今”的用字情况。
文章从语法意义、功能特征、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性等方面对含山话中常用的“V/A唗之”构式进行考察,分析了“啶”的来源、语法化路径,并与其他语言社区的相应的词语进行了比较,认为“唗”具有牯着性、“唗之”是一个复合动态助词,同时指出这种复合动态助词非含山话中所特有,而具有一定的类型学特征。
从语用标记语的角度对近代汉语白话讲说体文献中的用在句首或句中位置独用的“也罢”进行研究,认为它具有组织话语和指示言语行为的语篇功能、表达言者对前文语境中所发生的或所提及事件的容忍和退让性态度或评价的人际功能;并对“也罢”的词汇化过程进行研究,指出语用标记“也罢”的形成与动词“罢”的去范畴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语用标记语“也罢”与“也好”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
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着)”,表现出与吴语的渊源;“叨”来自于“到”,来源与周边方言不同,与南通成陆史有关。
汉语方言中源于"给"义动词的受益格标记主要分布在官话区、徽语以及一些吴语、闽语中。双宾A式是"给"义动词演变为受益格标记的条件。"V给+Or+Ot"经过语用类推形成"V给+Or+VP",即由"给予某人某物"联想到"给予某人动作行为","V给"语法化为受益格标记,从而形成"受益格标记+O+VP"格式的施益句。此外,广西粤语中还有"VP+受益格标记+O"格式的施益句,其受益格标记由介宾补语式的双及物结...
语言研究是人脑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语言生物属性的探讨为前沿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生成语法理论创始人、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教授一直倡导把语言作为心智器官来研究,给语言学贴上了自然科学的标签,使得从语言学角度探讨语言的生物属性成为可能。尤其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随着生成语法理论最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类语言生物属性更加明晰化。基于最简思想的语言研究是对以往语言生物属性研究的拓展,直接推动了...
本文从篇章的角度考察“只要P,就Q”这类条件句的语用条件。主要结论是: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的信息类型和上文与句式间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率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认为,从总体上看,其原因主要与小说的写作目的、表达要求与作用、语用意图、句式本身的语义特点、句式出现的语境、各种意图对于不同语境的适应性和篇章连贯的使用手段等多种因...
辞书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需要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的研究基础,也需要相关学科的综合应用,还必须适应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同时,搭建高端的辞书编纂研究平台,也会有力推动辞书学的发展。回顾2018年度国内辞书学研究与发展,我们会发现在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推进。
贵阳方言本字例释     贵阳方言  本字  例释       2022/3/9
语言是变化发展的,有些曾经广泛运用的字词,随着时间的流逝,语音和语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有的字保存在方言中,却在普通话中消失了;有的在普通话中也是可见的,但是方言中的音义和普通话不再一一对应。贵阳方言在音、形、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方言本字的角度出发,对贵阳方言中那些看似“有音无字”的方言本字作一些探讨。借助古辞书等古书,从语音、语义、用例等角度,来考证贵阳方言本字。
语音的不规则现象是观察语言演变的重要窗口,描写和解释这些例外的事实,是了解语言历史、归纳语言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苗语川黔滇方言数词“十”,有三种音节形式,但是在构成数词时,三种语音形式在语用中呈现互补。运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结合方言和语用事实,提出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音变的一种解释。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能够唤醒方言保护意识并能养成保护方言之自觉。我们以临沂方言为窗口观察方言的变化,仅就部分语音变化而言,如中古入声的今调类、中古知庄章的今声母、尖团音、果摄一等见系开合口的今韵母等方面皆发生了较大乃至系统性变化。从变化的内容、幅度和程度而言,方言变化呈现出新老异读现象严重、方言变化分布不平衡两大特点。方言变化分布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地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