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知识库 民族学相关记录5121条 . 查询时间(0.812 秒)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只有一千余人,近几十年人口增长较快,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659人。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新中国成立以前,赫哲族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受到中外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和极端的民族歧视。新中国成立后,赫哲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返回故乡,重建家园,建立人民政权,开始走上民族平等和发展之路。
“衣鱼兽皮,陆行乘舟”是过去赫哲人渔猎生活的写照。
从赫哲人氏族的形成、演变的历史而言,赫哲族是一个分布广泛、多源多流的民族。
西藏民主改革后,门巴族人民摆脱了世代受奴役、受剥削的境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门巴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热潮中。经过不懈的努力,门巴族地区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门巴族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农业是门巴族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根据神话传说、藏文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可知,门巴族族源是门隅的土著群体与来自于西藏高原北部的群体互相融合而来的。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大约在吐蕃王朝统一西藏诸部以前,门巴族已经形成。
门巴族总人口共有10561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
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经民主改革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珞巴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获得了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人身自由的权利。墨脱县和米林县珞巴族聚居区成立了两个民族乡,珞巴族人民履行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20世纪50年代之前,珞巴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水平很低。农业生产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简单粗糙,除了少量砍刀、长刀为铁制,其它生产工具,如播种用的尖棍、锄草用的锹、锄、骨铲子、竹刮子等均为木制、骨制或竹制。
珞巴族的祖先是珞渝地区最早的开发者,早在新石器时代,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里。
珞巴族总人口约3682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南达中印边界的广大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另有少数散居在拉萨、林芝、山南等地、市。
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历史上基诺族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散居于深山老林中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民族同胞的关心和支持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基诺族人民走完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从一个“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原始民族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创造了我国少数民族发展史上的奇迹。现在,...
基诺族长期处于十分落后的原始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以“刀耕火种”为主要手段和特点的山地农业是其经济生产的主要形式。它主要靠毁林开荒、轮歇耕作。垦荒时伐木刈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用草木灰作肥料,稍事平整,即行播种。
关于基诺族的族源,有土著说和南迁说两种。“基诺”一词源于基诺族先民在杰卓山居住的时代,当时出现了“基诺洛克”的名称,“基”为舅舅,“诺”为跟在后面的,直译是“跟在舅舅后面的人”。相传基诺族的发祥地是“司杰卓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