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美学原理 中国美学史 东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 西方现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美学 技术美学 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美学 中国相关记录302条 . 查询时间(1.717 秒)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之差异主要根源于中西美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依据冯友兰观点,分析美学方法即“正的方法”,中国传统美学即“负的方法”,二者均有其独到之处。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审美       2013/8/7
美是人类在历史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美蕴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着美的存在。通过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析和了解,我们知道音乐与诗歌是人类在生活中抒发喜怒哀乐,并且使心灵得到体验与震撼的根源。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用心去了解社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使我们的社会达到和谐完美。
威尼斯双年展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在第54届双年展上中国馆以“弥漫”为主题亮相此次双年展。自2011年6月开馆以来就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获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中国古代如何言说自然美     自然  审美  中国古代  自然美       2012/11/20
中国古代的自然审美,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距今三千年前的《诗经》。此后,在理论上有众多的观点:寄志:以孔子为代表;比德:以孔子、屈原为代表;寄情:以屈原为代表;悟道:以陶渊明、宗炳为代表;畅神:以宗炳、王微为代表。在历史上,有两人的建树最重要:一是唐代的柳宗元,他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二是宋代的苏轼,他提出要与自然山水在精神上共同着生命。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可从认知逻辑找到根本问题的得失所在。30年研究表明,上世纪80—90年代的思想认知逻辑模式,曾为中国美学史奠定了高水平的学术起点,但随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知逻辑日渐暴露出认知维度单一的局限。2000年以来,从文化认知逻辑切入中国美学史研究,成为崭新的路径,此一路径以其多元视角切入、思想内容的深邃丰富和隐喻系统的对应补充,不仅标示了未来中国美学史着重创造性的“自己讲述自己...
中国学界关于浪漫主义的研究,一般多局限于现象性的、静态的、单一学科的描述,多把它缩減到仅隶属于文艺的一种创作方法,并把思潮的整体性切割成若干特征的横断面。例如,在今日高校文艺理论教科书一般是这样界定的:“它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情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这种研究的缺点在于:不能从宏大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动态的整体性的考察,也不能从跨学科的视野中...
“通变”是现代中国美术的核心问题,在过去的100年,不同立场、不同位置和不同观念的人在谈论和实践美术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变革图新的大前提下展开的。中国美术的现代之路,实际上是绵延几千年的中国美术发展、通变之路。
在西方,对“现代性”这个问题的讨论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先在文学界、然后在美术界也有一些讨论。现代性这个问题跟后现代主义、当代主义不同,它不单是一个历史性和时间问题。尽管已经讨论了一个多世纪,在国际上它仍然是一个热点。
中国美学境域缘发构成论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自由自得、直观感悟,即境缘发,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 “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遂使中国美学的境域缘发构成论与现象学构成识度趋于合一,并由此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美学顺应自然的精...
今年已是21世纪第十个年头了。如果把这十年来新出的艺术现象之种种连成一片回望,或许会有些东西变得稍微清晰些。但要由我来做这种回望,恐怕又是无法胜任的,因为艺术有那么多门类和样式,其每一种都可能有特定的发展与变化,这既需要艺术专业视野、也需要跨艺术专业的包容与整合眼光,我个人如何能做到?考虑到自己无此能力,就只能退避三舍,索性到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和文学等领域中去挑挑拣拣,算是挂一漏万、姑妄言之了...
中国人的宇宙意识是“天人同构”。这一宇宙意识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决定了中国人对于艺术的本体认识;决定了中国人对于艺术的终极追求;决定了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决定了中国艺术基本的创作方法;决定了中国人对于审美的基本认识。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独特的品性和特征。
新的时代造就了多元文化的出现,在音乐创作方面,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处在一个多种形式、多种流派、多种创作技术和手法并存的时代。中国当代音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特有的民族风格不断前进和发展着,其发展过程呈现现代化与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浅论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形成     审美观  传统  中国       2010/7/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习惯。而在一百多年来这种中国特有的审美观念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则出现了现代中国审美观。
李曙明先生在1984年发表的《音心对映论——<乐记>“和律论”音乐美学初探》一文及其后续文章,其最初出发点在于通过对《乐记》一书音乐美学思想的解读,提出“和律论”的美学思想,并由此涉及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文献的读解以及音乐美学研究中的诸多理论命题。此后由该文引发的一系列学术争鸣活动,则进一步将论题引向深入,应该说对整个音乐美学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当我们返观这一场曾引起几位学者共同参与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