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农科院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0.106 秒)
2024年2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程锋研究员联合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李广存研究员,基于深入解析异交(异花授粉)物种或长世代物种的F1分离群体的遗传特点,开发了一套专用的BSA 新算法工具OcBSA,以高效促进其基因挖掘,从而推进该类物种的分子育种。研究成果以“OcBSA: an NGS-based Bulk Segregant Analysis To...
甘蓝类蔬菜作物种类众多,包括结球甘蓝(圆白菜)、花椰菜、青花菜、芥蓝、苤蓝、羽衣甘蓝、抱子甘蓝等十余种变种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大类蔬菜作物之一。甘蓝类蔬菜的形态变异十分丰富,如结球甘蓝由多层叶片包裹形成的叶球,抱子甘蓝腋芽分化形成的小叶球,青花菜、花椰菜茎顶端分化形成的巨大花球,苤蓝茎基部膨大形成的肉质球茎等。尽管类型丰富多样,其驯化历史相对较短(2500年以内,部分约50...
2022年9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科技小分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院院士钱前带领下前往江苏淮安、镇江及南京市溧水区和江宁区一线调研指导秋粮抗旱抗高温夺丰收,重点考察了水稻、玉米、茶树的田间旱情,了解高温干旱给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并现场指导抗旱保收技术。
被称为“植物癌症”之一的病毒病严重危害着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生产,是具有重大生物安全风险有害生物,极易造成化学抗病毒剂滥施滥用和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纵观全球,尚无有效药剂对病毒病进行防控。
2022年6月13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一行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调研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会见了周云龙一行,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出席座谈会,副院长王汉中主持会议。
2022年6月16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组织工程技术与未来食品科技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工程化人造肉产品发布会”在西安召开。论坛特邀国内组织工程与未来食品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组织工程技术与未来食品的交叉融合点,线上线下约6万余人次实时在线观看。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研究员受邀向大会致辞,并作高水分挤压植物基肉制品科技研究进展的大会报告。
2022年6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发布了桃野生种的高质量泛基因组,发掘了桃野生种的抗性基因,对桃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和“上山下滩”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Biology》(JCR 1区,影响因子7.431)。
2022年1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度科学技术成果奖评选结果,基因组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开展的“黄瓜重要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项目入选青年科技创新奖。
2022年1月9日上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林克剑同志为组长的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调研工作组一行7人到新疆畜牧科学院召开调研座谈会。会议由自治区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新疆畜牧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东河主持,新疆畜牧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曹宏斌及院机关各处(室)、院属各研究所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
2021年5月7日下午,中国农科院农经所钟钰研究员应邀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作了题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体会与感受”的报告。报告会由信息所刘增金博士主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相关科技人员参加了报告会。钟钰研究员从自己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经验出发,提出了课题申请的若干建议。他在选题、文献综述、研究价值与方法、创新之处以及可行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钟钰研究员表示,选题要具体明确,不能大而化之;...
2021年4月28日上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王桂荣研究员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开展学术交流,报告主题为“害虫嗅觉编码的分子机制及应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全体科技人员参加会议。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桂荣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化学感受的神经和分子机制、昆虫与植物互作机制、农业...
分蘖数是小麦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它决定着小麦的产量和株型。独脚金内酯作为一类新型的植物激素,被证实可以抑制植物分枝。然而,关于小麦中独脚金内酯基因的研究,尤其是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的研究却鲜有报道。D14基因编码一种α/β折叠水解酶超家族蛋白,作为独脚金内酯受体,在激素信号途径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可以识别、水解独脚金内酯激素,也可以与其信号通路另外两个重要组分形成蛋白复合体,传递激素信号。本研究通过同...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中国农科院资深专家李云河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二化螟与褐飞虱—构建命运共同体互助对抗水稻抗虫防御”的学术报告。李云河研究员通过二化螟和褐飞虱之间“狼狈为奸”的幽默风趣故事,深入浅出,综合运用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了两种昆虫二化螟和褐飞虱通过协同进化产生了积极利用互利关系。
100斤稻谷只出50多斤米,精加工面粉出粉率仅为30%……片面追求外观品质、过度加工,导致粮食损耗严重。“如果我国大米和面粉加工出品率提升10%,每年全国可挽回3300万吨的粮食损失,超过全国粮食产量排名第十的湖南省一年的总产量。”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近日向记者表示。节约粮食,不仅要在末端的消费环节杜绝浪费,在前端的收储运和加工环节也要减少损耗。如何减少粮食在上餐桌之前的浪费?科技可以助...
2020年8月25日,应玉米所邀请,玉米研究所“第一所长”、中国农科院李新海研究员做客我院舜耕论坛和玉米所齐鲁玉米科技论坛,作了“玉米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的专题报告。副院长刘兆辉,科研处副处长杨英阁,玉米所党委书记孟昭东、副所长陈凯,以及院属有关单位科研人员共计60余人参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