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论语言学 认知相关记录303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中国的语言规范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周秦;现代语言规范活动起于清末,语言统一,开启民智,救亡图存。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使语言生活管理渐趋合法化,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步入21世纪后,社会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社会语言生活日趋多元,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文化进步,而且关乎社...
宾语隐形,即及物动词省略直接宾语,是动宾结构的一个特例,也是动宾结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的经验、情感、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认为宾语隐形是语用与认知因素共同促成的,构式形式与意义的配对与压制使其成为一个意义的完型结构,语用因素如礼貌策略、经济性原则、教化功能等从多方面都影响到此类构式的形成和固化。因此,从认知与语用互动的视角来研究宾语隐形构式,有助于深入理解宾语隐形的认知...
去年国庆长假后,一则标题为《旺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广东省长假“成绩单”亮眼》通讯报道引发了网友的围观。网友讨论的热点在于 “广东省长假‘成绩单’亮眼”这部分应该如何断句,是“广东省/长假成绩单”还是“广东/省长/假成绩单”呢?虽然在阅读完整篇通讯报道后,读者可以明确地知道这是一份国庆长假的成绩单,但是具有歧义性的文章标题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上述这种歧义现象在中文阅读中十分常见。不同于拼音文字(...
认知科学的发展为中介语语用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基于认知视阈下中介语语用能力研究综述,进一步解读Kecskes的“社会-认知”语用观(SCA)理论框架,试图剖析“社会—认知”研究路向在中介语语用能力习得、评估和发展中的解释力及其具备的应用优势。继而对比中国大学生书面语语料库(CLEC)与英语本族语者书面语料库(FLOB)中人称代词(we,you,they)的选用及搭配情况,以此简要举证SCA所述...
根据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交际的成功在于听话人H通过话语的命题P,基于会话原则推断出说话人S传递的交际意图Q。显然,如何识解话语的命题便成为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关键。后格赖斯语用学提出了识解话语命题意义的不同语用过程,然而忽视了识解话语命题意义的认知机制问题。本文从语法-语用互动关系视角提出语用规约是话语识解的认知机制,试图从理论上弥补二元语用学研究的缺陷。
通过对《人民日报》100篇新闻报道语料的考察发现同名回指转述是新闻报道特定语篇的一个普遍指称现象,有完全同形回指、部分同形回指、人物同名回指、事物同名回指、机构同名回指、同句同名回指、同段同名回指、跨句同名回指、跨段同名回指等语用类型;在新闻报道语篇中,同名回指转述远高于代词回指转述的使用,主要原因在于消解回指识解歧义、维持话题回指显著度和减缓回指信息激活负荷的语用认知功能。
自由间接话语是一种修辞话语——一种形式、内容、效果共振的文学修辞话语。在文学语篇叙事中,它是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认识它,不仅要在句法层面,更要在语境层面进行考察,才能发现其在修辞认知范畴的诗学功能,揭示其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价值。对英语自由间接话语的修辞认知还能给修辞话语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归结到翻译策略上,就是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自由间接话语在修辞层面上的诗学张力,进而实现其诗学价值...
隐性否定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就词汇而言,隐性否定指某些词汇一般呈现肯定意义,但在具体语言使用中却表示否定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体认语义观,对英语隐性否定作了探讨。研究发现,英语隐性否定主要包括方位、范围、距离、丧失、空缺、节点和维度等七种情形,涉及介词、名词和形容词等不同词类。这些英语词汇隐含的否定意义是其基本肯定义延伸的新义,该否定新义具有体验和情感双重属性。否定新义的产生既有认知主体体验...
意识感受性是意识生命有机体的主观性存在状态,是人体大脑主观判断的重要介质和认知范式,它架起了个体意识与心理内容之间的桥梁。作为触发语用世界的神经中枢,意识感受性凸显了大脑思维的"自觉知"意识,贯穿于语言主体意识从"感觉"到"感受"的认知过程。具体而言,代体宾语句式的产出以感觉初始意识为基础,唯有经过意象发展意识的牵引,才能形成具体的语言形式。从心智过程来看,联通、提取与整合是代体宾语意识感受性表达...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全国第八届认知神经语言学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8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代表共襄此次学术盛会。我校副校长董洪川教授应邀...
以温度词语"冷"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冷"由最初的温度感觉,延伸到其他生理感觉、心理感觉甚至抽象概念所指。在"冷"的隐喻概念及应用范畴里,围绕中日语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日译方法。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主办,我校外国语言研究所承办的“全国第八届认知神经语言学研讨会”在行政楼配楼举行。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洪川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8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研究生院常务...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全国第八届认知神经学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全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多位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襄此次学术盛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周晓林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尧德中教授、以及清华大学杨小璐教授等做大会主旨发言,他们分别就汉语会话语用加工的神经...
2019年11月14日下午,中国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在长安校区行政楼报告厅做了题为“运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探寻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与瓶颈效应”的学术报告。副校长姜亚军、李雪茹以及相关教学单位师生代表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姜亚军副校长主持。张辉教授结合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动态以及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阐述了运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
为推动中国语言习得与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促进中国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中心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定于2020年6月13-14日在中国北京联合举办第一届语言习得、认知与脑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语言习得与认知认知神经科学、心理语言学、语言教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和教学、科研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