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秦汉哲学 魏晋南北朝哲学 隋唐五代哲学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冯友兰哲学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 共查到中国哲学史 伦理思想相关记录5条 . 查询时间(0.055 秒)
在提及酷吏对民众的压迫时,袁燮规劝统治者要注意改善吏治:“吏贵乎廉,而贪浊者众;吏贵乎良,而残酷者繁,或催累年积欠,鞭篓不止;或借朝廷威令,罗织无辜,此百姓所以不堪其苦也,陛下能尽知乎?”他在多篇奏疏中都提醒君主注意民生境况,大行仁政,可谓用心良苦。这些言论也构成了袁燮“顺民心”、“得民心”的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
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前后,今山东邹县人)作为战国中期最杰出的儒学思想家,他继承儒家创始人孔子“泛爱众而亲仁”[1](《论语·学而》)的仁爱伦理思想,提出了儒家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伦理学命题:“仁民而爱物”[2](《孟子·尽心上》),受到了现代生态伦理学创始人之一的法国思想家阿.施韦兹(AlberrtSchweitzer,1875-1965)的高度重视。他说:“属于孔子(公元前5...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是公认的儒家鼻祖,被世人称为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他最早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汇入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河之中,成为中华生态伦理文明一束光芒闪烁的奇葩,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下面我们根据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辑录文献《论语》,结合有关材料,对其生态伦理思想进行阐释。
汉儒董仲舒(前179—前104年)立足于汉武帝“求天命与情性”(《汉书·董仲舒传》)的政治需要,通过自己三年“不观舍园”(《史记·儒林列传》)的苦心冥思,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天人感应理论是一套儒家政治学说,它通过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皇帝)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用托天管人的手法,试图控制皇帝的所作所为,从而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这种天人感应理论是充分吸取和继承了先秦天人合一说,尤其是早期儒家借...
荀卿,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齐宣王末期(前301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前221年)。司马迁《史记·孟轲荀卿列传》有其生平事迹简介。他的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又称《孙卿新书》)一书中。这里就根据此书,对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探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