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地质学 化石相关记录883条 . 查询时间(0.153 秒)
中国西南(云南元谋)新发现的小型猿类化石提供了已知最早长臂猿的证据。现今,长臂猿科现存20种,主要生活在中南半岛的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在我国境内现存仅4-6种。然而,此类化石非常稀少,多数是发现于华南和东南亚不老于200万年前的洞穴地点中。云南元谋新发现的被命名为元谋小猿(Yuanmoupithecus xiaoyuan)的小型猿类,被科学家团队确定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长臂猿...
作为最早称霸海洋的大型掠食动物和顶级捕食者,奇虾类动物(anomalocarids)在寒武纪早期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时期金字塔式食物链的存在以及复杂生态系统的建立。奇虾类的身体造型怪异,最大体长推测可超过2米。它们的头部由一双视觉良好的带柄眼、一对多刺的掠食型前附肢以及一只辐射状的口器等器官构成,表现出在捕食上的高度特化;流线型躯干上长有一系列成对的桨状叶和鳃片,分别用于游泳和呼吸;尾部具有...
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前至今)全球气温如何变化?现今的气候变暖是否已达到1万年来最温暖的程度?回答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地质记录与古气候模拟。集成的地质记录显示,在早中全新世(距今~9000-6000年)有一个大暖期,其后温度逐渐下降,至工业革命再次变暖(Marcott et al., 2013);而古气候模拟揭示全球年均温在过去1万年来持续上升(Liu et al., 2014)。目前,学术界...
作为最早称霸海洋的大型掠食动物和顶级捕食者,奇虾类动物(anomalocarids)在寒武纪早期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时期金字塔式食物链的存在以及复杂生态系统的建立。奇虾类的身体造型怪异,最大体长推测可超过2米;它们的头部由一双视觉良好的带柄眼、一对多刺的掠食型前附肢以及一只辐射状的口器等器官构成,表现出在捕食上的高度特化;其流线型躯干上长有一系列成对的桨状叶和鳃片,分别用于游泳和呼吸;尾部具...
奇虾类动物(anomalocarids)作为最早称霸海洋的大型掠食动物和顶级捕食者,它们在寒武纪早期的出现,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时期金字塔式食物链的存在以及复杂生态系统的建立。奇虾类的身体造型怪异,最大体长推测可超过2米;它们的头部由一双视觉良好的复眼、一对多刺的掠食型前附肢以及一只辐射状的口器等器官构成,表现出在捕食上的高度特化;其流线型躯干上长有一系列成对的桨状叶和鳃片,分别用于游泳和呼吸;尾部...
沫蝉科(Cercopidae)包含178属约1561种,现生种类全球广布。迄今为止,沫蝉科的化石记录较多,从古新世到更新世报道了40多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和美洲地区。沫蝉科最古老的确切记录为报道于中国香港的疹状奇沫蝉(Allocercopis punctatis Lin,1997)。然而,大部分沫蝉科化石记录的发表年代较早,缺乏对关键鉴定特征的深入研究,其分类学位置尚不明确。
沫蝉科(Cercopidae)包含178属约1561种,现生种类全球广布。迄今为止,沫蝉科的化石记录较多,从古新世到更新世共报道了40多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和美洲地区。沫蝉科最古老的确切记录为报道于中国香港的疹状奇沫蝉(Allocercopis punctatis Lin, 1997)。然而,大部分沫蝉科化石记录的发表年代较早,缺乏对关键鉴定特征的深入研究,其分类学位置仍不明确。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2022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机前体物在云雾滴和含水气溶胶中的液相化学转化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途径。由于植物排放前体物(如植物挥发、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源(如燃煤、机动车排放)前体物的极性更强、更亲水,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植物排放前体物转化生成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aqSOA...
近日,《系统古生物》(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产于英国中侏罗世新地点伍德伊腾(Woodeaton)的异兽(贼兽、多瘤齿兽)化石,厘定了贼兽长期存在的形态、分类问题,讨论了异兽牙齿特征的同源性,并首次对已知贼兽进行了种一级的系统发育分...
英国《系统古生物》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作学术论文。文章报道了产于英国中侏罗世新地点伍德伊腾(Woodeaton)的异兽(贼兽、多瘤齿兽)化石,并对贼兽长期存在的形态、分类问题进行了厘定,讨论了异兽牙齿特征的同源性,并首次对已知贼兽进行了种一级...
单籽豆属(Podocarpium)是豆科一个灭绝属,在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化石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始新世。然而,一些关键地区(如青藏高原)化石记录的缺乏,使得科学家对于该属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单籽豆属(Podocarpium)是豆科一个灭绝属,在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化石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始新世。然而,一些关键地区(如青藏高原)化石记录的缺乏,使得对于该属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山显任在研究员盖志琨、赵文金的联合指导下,在《地层学杂志》上发表了封面文章,报道了古脊椎所早期脊椎动物团队在全国范围志留纪浅海红层中长达20年野外考察的重要成果。近十余年来,盖志琨带领野外团队跑遍苏、皖、浙、鄂、赣、湘、渝、黔、川、新、藏等省市自治区近50个县(市)的志留纪早期浅海红层,最终在江苏南京、浙江长兴、安徽宁国、巢湖、江西九江、湖北武汉、...
甘肃省临夏盆地新近纪地层连续,脊椎动物化石丰富,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经现世便注定在中国新生代地层学和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历时近一个甲子前赴后继的研究,中科院古脊椎所新近纪课题组老中青三代研究人员在邱占祥院士和邓涛研究员的带领下,已经在临夏盆地初步建立起以哺乳动物化石组合为标准的地层年代框架。近日,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和 His...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发现真钱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纪录片《与怪物同行》中,水龙兽被一种叫真钱伯兽(Euchambersia)的兽头类用毒杀死。这种远古动物,头长仅有10厘米。遗憾的是,从第一件标本被发现至今已近百年,在南非仅发现了两个头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与合作者,在《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上,报道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真钱伯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