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系统研究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943 秒)
近日,《系统古生物》(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产于英国中侏罗世新地点伍德伊腾(Woodeaton)的异兽(贼兽、多瘤齿兽)化石,厘定了贼兽长期存在的形态、分类问题,讨论了异兽牙齿特征的同源性,并首次对已知贼兽进行了种一级的系统发育分...
英国《系统古生物》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作学术论文。文章报道了产于英国中侏罗世新地点伍德伊腾(Woodeaton)的异兽(贼兽、多瘤齿兽)化石,并对贼兽长期存在的形态、分类问题进行了厘定,讨论了异兽牙齿特征的同源性,并首次对已知贼兽进行了种一级...
2020年12月2日,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华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中心人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军主持。
我国科学家在一项对早期鸟类卵泡化石的最新研究中,进一步确认了从恐龙到鸟的一段演化进程。这项成果近日由国际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团队完成。这也是这个团队继2013年对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鸟类卵泡做出重要研究后,对相关标本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近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继 2013年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论文之后,对相关标本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其中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绝大多数...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水库于1959年蓄水,之后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并于1962年诱发了6.1级地震,成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四座诱发过震级大于6级的水库之一。近50年来,该水库周边地区地震活动仍然频繁,与水库蓄水初期相比,地震的分布以及机制也发生了变化。然而,由于新丰江附近监测台站的不足,对于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包括地震的发生机制、水库地震位置和机制的变化情况、诱发地震和水库地下结构及水位...
“源汇”系统指盆地中自剥蚀地貌中形成的剥蚀产物,搬运到沉积区或汇水盆地中最终沉积下来的过程。在当前沉积学领域中“源汇”系统占有重要一席。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评述“源汇”系统各要素及其耦合作用研究进展,认为源区是控制系统动态过程根本要素,搬运沉积过程是物源供给不同级次的响应。源区古地理演化下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控制物源供给,物源供给时空属性则决定搬运方式和通道类型。之后搬运中地质作用重塑沉积物组分...
近日,石大地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龚承林与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Michael D. Blum、浙江大学教授王英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林畅松、中海油研究总院博士徐强合作就气候变量对源汇系统过程响应的控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an climatic signals be discerned in a deep-water sink?: An answer from the Pe...
为了突破以往钻孔成像技术的基本假设(钻孔孔壁是圆柱面)和平面成像问题,从而实现钻孔内岩体结构的真三维成像,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双锥面镜成像的钻孔摄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组合式双锥面镜、罗盘、光源、遮光罩、摄像装置和透明玻璃等部件组成,并给出了孔内双锥面镜立体像对成像的方法和全景像对图像的解算公式。通过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可知,该系统可以从2个不同角度对同一孔壁结构特性进行像对成像,并得到钻孔孔径的形态变...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院士、黄冰副研究员、詹仁斌研究员与英国学者David Harper教授合作,在英国Special Papers in Palaeontology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东南部奥陶纪最末期至志留纪最初期(赫南特贝动物群之后)的腕足动物》专著,系统描记了腕足动物42个属和亚属,涵盖26科17超科12目,其中包括1新科、5新属或新亚属,称为华夏正形贝动物群(Catha...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院士、黄冰副研究员、詹仁斌研究员与英国学者 David Harper 教授合作,在英国 SPECIAL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东南部奥陶纪最末期至志留纪最初期(赫南特贝动物群之后)的腕足动物”专著。系统描记了腕足动物42个属和亚属,涵盖26科17超科12目,其中包括1新科、5新属或新亚属,称为华夏正形贝动物群(C...
2012年9月9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地表过程集成系统研究”各项目结题验收会议在地理资源所召开。验收组由8位专家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宋长青研究员、冷疏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施建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邵明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中国科...
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功能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RIA技术、WebGIS技术,在Flex Viewer开源框架下,采用开放式设计,实现了适合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的软硬件结合的网络应用系统,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有效地应用于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及数据分析,为防灾治灾服务。
运用文献资料法、改进的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系统总熵变的各因素及其权重,建立了熵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现耕地系统集约利用的关键在于较好地控制系 统内熵的增长速度,因地制宜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负熵流.认为基于耗散结构的熵流模型是研究耕地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确定不同地区各指标的权重,可以为耕地系统集约节约提供有效方法.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简称国际科联)近日启动了一个网络协商咨询平台,用于收集那些引导地球系统研究未来发展的问题。各国科学家、决策者乃至普通公众都可以访问刚开通的地球系统研究远景规划网站(http://visioning.icsu.org),并就首页上最醒目的一个问题——“您认为在下一个10年中需要解答的最重要的地球系统研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发表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地球系统研究远景规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