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古生代相关记录270条 . 查询时间(0.073 秒)
新元古代晚期到古生代早期海洋氧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即“新元古代氧化事件“)被认为可能与早期多细胞动物的出现和演化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更多的地球化学指标和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晚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大气氧含量显著低于现代水平,海洋氧化还原呈现剧烈波动状态且总体氧化程度远低于现代海洋。因此可以说,新元古代晚期到古生代早期发生了低大气氧背景下的海洋氧化事件。在大型陆地植物登陆前海洋中有机碳的合成和埋藏过程是地...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发育全球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碱湖烃源岩,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2023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景坤,南京大学教授曹剑,以及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等同行合作,以晚古生代大冰期准噶尔盆地发育的碱湖烃源岩是否具有多阶段生油模式为科学问题,通过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从杂环化合物角度开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有机地球化学》(Or...
古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广泛的冰川作用,其中的晚古生代冰期(LPIA)始于晚泥盆世(3.62亿年),止于晚二叠世早期(2.56亿年),持续时间长、分布地域广,受到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拉萨地块申扎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炭-二叠纪冰期沉积地层,是研究晚古生代冰期演化的理想地区,但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在相关问题上长期存在重大争议。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大学博士生安显银及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及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的形态大小、陆源碎屑输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2023年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及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的形态大小、陆源碎屑输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近期,科研人员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的形态大小、陆源碎屑输入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变化的关系。
酸性大火成岩省与基性大火成岩省一样,在揭示大陆尺度动力学背景、大陆裂解机制、气候环境変化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酸性大火成岩省常常位于古老或现今的俯冲大陆边缘,如何将酸性大火成岩省与俯冲相关的花岗岩省区分开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青藏高原及邻区分布有大量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但其动力学背景存在激烈的争议,已有模型包括俯冲造山、弧后伸展和岩石圈拆沉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示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5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
202年5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示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成果于2023年5月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
2023年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宋俊俊与研究员黄冰、郄文昆,对晚泥盆世的平足介类典型代表种Cribroconcha honggulelengensis进行基于半界点(semi-landmark)的形态学研究,详细还原了该种在生长发育中的形态变化过程。通过与现生介形类的比较,研究首次揭示泥盆纪介形类个体发育过程中异速生长的特点,并探讨了造成这种生长模式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相关...
可靠的海相碳酸盐岩记录的碳同位素是反映全球碳循环变化、进而反映古气候和古海洋条件的重要信息。然而,晚古生代大冰期最高峰时期,由于冈瓦纳大陆冰川的扩张与收缩所引起低纬度地区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在台地相中表现为多次显著的沉积间断。频繁的地表暴露和地层的不连续严重影响了δ13Ccarb的可信度,这导致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难以找到一个可靠的全球碳同位素记录用于有效的化学地层对比和全球碳循环模拟研究。
介形类于早奥陶世起源,一直繁盛至今,是化石记录最为丰富的节肢动物之一。古生代介形类虽然化石种类丰富,但由于缺乏软体构造、分子学等证据,其起源、演化和个体发育等相关问题一直是难解之谜。2023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宋俊俊博士、黄冰研究员和郄文昆研究员对晚泥盆世的平足介类典型代表种Cribroconcha honggulelengensis进行基于半界点(semi-landmar...
古生代大冰期是显生宙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冰室气候时期,也是唯一一次地球具有复杂陆地-海洋生态系统以来气候由冰室完全转变为温室状态的地质时期。近来,针对晚古生代大冰期,尤其在中-高纬度区域冰川的时空分步、冰期启动与消亡机制、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响应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被报道。然而,针对晚古生代大冰期演化过程中水循环的响应多基于数值模拟研究,对地质记录的研究却较少。
华南板块由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于新元古代早期拼合而成。随着古特提斯洋在早-中泥盆世时期打开,华南板块孤立地处于泛大陆(Pangaea)东侧古赤道附近,直到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才与华北板块最终碰撞拼合。
冈瓦纳大陆从新元古代开始拼合形成,直至白垩纪完全解体。冈瓦纳主体板块(如印度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南极洲板块等)的古地理位置已得到较好地重建,然而,沿着其边缘一些小地块在古地理重建过程中仍存在争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