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演化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83 秒)
青藏高原茄科天仙子族和茄参族植物均含有大量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天仙子族的山莨菪 (Anisodus tanguticus),长期作为知名藏药,用做激动剂、医学麻醉和炎症治疗的重要药品。山莨菪也是重要的牲畜药,青海藏民经常用来治疗牦牛腹胀、炎症以及不进食等病症。这些植物药用主要成分是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托品烷类生物碱。上个世纪早中期藏区缺医少药,这种药用成分的初提物编号为654,在中国人民保卫高原边疆...
2023年3月31日,第二届“生物演化与环境”科学传播研讨会暨化石产地记者行活动在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举行。湘西州政协主席、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冬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张元动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开幕式。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高文化主持开幕式。
2022年11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图书馆3楼报告厅举行新生代生物演化与环境研究室成立仪式及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各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三百多人参加线上会议。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王军主持仪式。
埃迪卡拉-寒武纪转折期(560-514 Ma)是地球历史上生物变革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为埃迪卡拉型动物的灭绝(大约541 Ma)和寒武纪早期多门类动物的爆发(大约541-514 Ma)。地球表生环境变化被认为是控制生物演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这一时期的环境与生物协同演化也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尽管海洋缺氧被认为是埃迪卡拉型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但一些证据表明这一时期的氧水平明显升高,...
浙江大学生物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实验组招聘博士后(常年招聘,数名)。张国捷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比较基因组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重点关注宏观尺度的物种分化机制及生物功能性状的演化和发育机制。实验室主要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手段,对关键演化节点物种的基因组特征及生理生态行为特征开展比较分析,阐述相关性状演化和发育的调控机制,探讨宏观尺度物种分化的基本规律。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张传伦团队联合同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曹志伟团队,在微生物与地质环境协同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以“The evolution pathway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shaped by major geological events(重要地质事件塑造的氨氧化古菌的演化历程)”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生物碳泵”(BCP)是指表层海水生成的颗粒有机碳(POC)通过沉降转移到深海的过程,此过程对全球碳循环及海洋生物循环有重要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由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控制,研究认为BCP对温度变化也非常敏感。近期发表在Science的一项研究,聚焦于距今15 Ma以来全球变冷的过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全球海洋碳和营养物质的循环速率,发现BCP效率会随着全球海洋变冷而逐渐增加,文...
2020年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主办、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协办的的2020年“生物演化与环境”科学传播研讨会在兰州召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邓涛,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蔡华伟出席并讲话。
经过三年多的细心准备和专心打造,近日由青海盐湖研究所退休职工黄麒与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的韩凤清研究员编著的《地质时期气候波动与生物演化概论》一书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十个章节、40万字。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的运行对地质环境的演化生物的进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书主要涉及地外天体运行规律、地球历史演变、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过程、生物的深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将天体运行规律与地球演化、气...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多位优秀一线科学家共同编著的教材《生物演化与环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朱祥坤课题组北京时间2018年4月24日在《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文,首次报道了距今约15.7亿年前地球发生的一次氧化事件,恰好对应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这一发现推翻了对“18亿~8亿年前地球表面持续低氧”的传统认识,再次肯定了氧气在早期真核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代表了地球早期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多位优秀一线科学家共同编著的教材《生物演化与环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生物演化与环境》一书中,科研人员根据真实的化石信息,还原了地球38亿年漫长的生命历史画卷,内容包括生物及其类群的起源、大幅射和大灭绝、全球气候变化等等,涵盖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2017年2月19日,“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举行。该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共同创建的、跨系统的所校合作机构,也是国内首家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实体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杨群所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大学陈骏校长共同为中心揭牌。
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实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刘丛强在研讨会上讲话,他从国际类似科学计划的情况和经验借鉴谈起,对中心项目的定位、五项实施原则、管理机制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与会专家通过研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科学中心项目的探索建言献策。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介绍了...
2015年11月15日—17日,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20多名专家到浙江安吉进行分析研究和野外现场考察后认为,安吉县杭垓镇山岗上、缫舍村和竹坞口属奥陶统赫南特阶下扬子区标准剖面。剖面揭示了4.44亿年前较深水相的底栖生物群落面貌,其中丰富的海绵生物群为研究海绵生物演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也为该阶段该时期的冰期事件和生物大灭绝事件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标尺,是我国的立典参照剖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