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岩石学 地球化学相关记录411条 . 查询时间(0.163 秒)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经历了新生代以来的印度与亚洲大陆的陆陆碰撞,形成了现今地球上最高最大的高原。但目前关于高原的生长时间和机制,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包括陆内俯冲增厚、下地壳流和岩石圈拆沉等。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岩石风化综合实验平台结构
作为地球上最典型的碰撞造山带之一,青藏高原是由不同地块拼贴而成,其间发育多条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重要缝合带,代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遗迹,其记录了大洋俯冲-闭合的过程并且最终导致拉萨-羌塘地块的碰撞以及青藏高原中部早期的隆升。然而,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闭合的精细过程及早白垩世时期岩浆大爆发事件的深部机制等科学问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中性侵入岩的成因是个争议强烈的岩石学问题。中性侵入体既不具有基性岩的高密度也不具有酸性岩的高黏度,因此堆晶结构和过程很难识别。虽然在一些辉长岩和高硅花岗岩的研究实例中已经识别出侵入岩的堆晶成因,但是熔体抽取的效率不高导致部分熔体仍困在堆晶之中,掩盖了晶体堆积的证据。
大火成岩省(LIP)被认为是地壳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常包括巨量的镁铁质岩石和小比例的中酸性岩石。前者代表地幔对地壳的贡献,而后者的成因却存在争议,对于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也不确定。很多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Sr-Nd-Hf)的亏损或者富集特征,认为中酸性岩浆是通过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或者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分别作为新生地壳和古老地壳循环。然而,过去在考虑长英质岩石的成因时,通常过度依赖同位...
固体沥青的概念属于有机质岩石学的范畴,通常根据野外观察将固态不可流动的烃类物质定义为固体沥青。它广泛存在于含油气系统的储层、运移通道乃至烃源岩等多个组成要素中。由于其可以作为桥梁沟通石油/天然气与烃源,为油气的成因及演化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广受关注。研究表明固体沥青的成因多样,可经热蚀变、脱沥青质和生物降解等多种途径形成。在经受强烈的热蚀变(Easy% Ro > 1.4~1.5)后,不同成因的固体沥青...
尽管已知的月球高度演化的岩石样品量比较少,但是它们记录了月球岩浆从玄武质到硅质熔体演化的极端分异过程,对月球样品的岩石学成因研究有重要意义。Roedder和 Weiblen(1970)在多种阿波罗月球样品的熔融包裹体中发现液相不混溶现象,并推测硅酸盐的液相不混溶可能在月球早期大规模发育,或许高地斜长岩的一部分是“花岗质”的。实验研究证明阿波罗月球样品中的硅质岩无法通过玄武岩分离结晶形成,而是硅酸盐...
地球上的岩浆活动受控于地球深部过程,全球主要的岩浆形成于洋中脊或俯冲带上盘等较为活跃的构造环境,反之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下盘被动一侧的板片通常被认为是较为稳定且不利于岩浆形成的,因此对此类地区的岩浆形成机制与深部过程缺乏约束和认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于早新生代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闭合、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及相关过程,但碰撞前被动陆缘或碰撞过程中俯冲下盘深部过程并不清楚。事实上,新特提斯洋闭...
岩石圈底界(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 LAB)是地球内部的一个主要间断面,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在克拉通的岩石圈内部可能存在一个与岩石圈增生相关的间断面(Mid-lithosphere discontinuity, MLD)。精确厘定LAB的深度和讨论MLD的存在性特征,能为理解克拉通和造山带的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岩石圈结构探测的主要地震学方法S波接收...
约束地幔的不均一性对理解地球内部的分异和循环十分重要,碱性玄武岩则是揭示地幔不均一性的理想对象,因为这类岩石常常显示出再循环的物质组分特征。过去的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利用大洋玄武岩来反演地幔信息,而用大陆玄武质岩石来反演地幔信息则存在较大争议,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大陆玄武质岩浆穿过厚的大陆地壳时,很容易发生混染从而改变了岩浆的化学组成。如何用大陆玄武质岩浆来准确反演地幔深部信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难题...
撞击作用是月球表面物质混合的重要地质过程,是控制月壤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高压矿物作为撞击事件的重要记录者,对限定岩石受冲击的温压条件及反演撞击坑的大小有重要意义。但是,无论月球返回样品还是月球陨石,极少发现高压矿物相,限制了通过月球样品反演月表的撞击过程的研究。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块体,具有最古老和最厚的大陆岩石圈地幔。了解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内部结构有两种手段,分别为地震学和火山岩中幔源包体的研究。在60-160 km深度的岩石圈地幔存在地震波速降低的不连续面,称为岩石圈内部不连续面(MLD),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仍然未知,可以通过建立详细的地幔岩石学剖面加以限定。由于地幔包体数量所限,相关研究...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稳定陆块,其具有太古代基底和巨厚岩石圈根(可达250km),克拉通地幔的起源和保存机制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克拉通地幔是橄榄岩经过高程度熔融之后的残留,其亏损玄武质组分(如Fe和Ca)以及水。通常认为铁的亏损会降低成分密度,水的亏损会升高粘度,这两个物理性质的改变被认为是克拉通地幔长期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然而一些克拉通(如华北和怀俄明克拉通)在大洋俯冲期间丢失了厚的根...
大陆板内环境的碱性玄武岩通常与拉斑玄武岩共生,这些玄武岩的主微量成分已经被广泛用来示踪地幔熔融过程或者地幔岩性的不均一性。然而,根据玄武岩成分来推断地幔信息时,需要仔细校正壳内岩浆分异过程的影响,传统观点中考虑的是富熔体的“岩浆房”中矿物重力沉降导致的分离结晶过程。但是最近的地球物理和岩石学研究表明壳内“岩浆储库”是以富晶体(>50%)的晶粥体形式存在,其岩浆分异的方式是以渗透的粒间熔体和晶粥体的...
沉积物俯冲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地球表层物质进入地球内部的显著证据,也是导致地幔不均一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值模拟结果指示俯冲沉积物由于与上地幔存在较大的密度差(~550 kg/m3),在俯冲过程中往往会与俯冲板片脱离,并以底辟体形式浮力上升穿过地幔最终底垫于上覆板片的地壳之下。地球物理观测结果也表明在现代太平洋俯冲带(如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卡斯卡迪亚等)弧前地壳底部普遍存在俯冲沉积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