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岩石学 喜马拉雅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77 秒)
地球上的岩浆活动受控于地球深部过程,全球主要的岩浆形成于洋中脊或俯冲带上盘等较为活跃的构造环境,反之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下盘被动一侧的板片通常被认为是较为稳定且不利于岩浆形成的,因此对此类地区的岩浆形成机制与深部过程缺乏约束和认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于早新生代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闭合、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及相关过程,但碰撞前被动陆缘或碰撞过程中俯冲下盘深部过程并不清楚。事实上,新特提斯洋闭...
地球上的岩浆活动受控于地球深部过程,全球主要的岩浆形成于洋中脊或俯冲带上盘等较为活跃的构造环境,反之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下盘被动一侧的板片通常被认为是较为稳定且不利于岩浆形成的,因此对此类地区的岩浆形成机制与深部过程缺乏约束和认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于早新生代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闭合、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及相关过程,但碰撞前被动陆缘或碰撞过程中俯冲下盘深部过程并不清楚。事实上,新特提斯洋闭...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Z)是新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新生代陆-陆碰撞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出露的超/高压-低温变质岩记录了洋壳或陆壳物质通过俯冲作用沿着俯冲隧道内被带入到地球深部而经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的过程。然而,这些岩石的变质过程,俯冲最大深度,折返速率,以及折返机制仍然缺乏了解或存在争议。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岩石学学科组副研究员马林、研究员王强及其合作者,对早白垩世(145-125Ma)特提斯喜马拉雅大火成岩省(又称“措美大火成岩省”)中新发现的A型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学、锆石SIMS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成因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事件。措美花岗岩表现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源自一个上地壳混合源区,包含变泥质岩熔体和少量同期OIB...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江孜-康马一带发育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体/墙,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至少可分为三期:(1)形成于~140Ma的辉绿岩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部分样品Sr-Nd同位素组成与其东部~132Ma错美-班布里大火成岩省中基性岩相当,部分高镁样品具有Nb-Ta负异常和Pb正异常,εNd(t)值小于0;(2)形成于~120Ma的辉绿岩显示N-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3)形成于~90M...
青藏高原是由复合地体和复合造山拼贴体组成,是新元古代以来长期活动、多期造山及新生代最后隆升的基础上形成的高原。最近在马拉山-吉隆构造带中厘定出形成于445~431Ma的碎屑锆石,包括岩浆成因和变质成因,以及447Ma的变质事件,比已有关于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认识晚30~60Myr。主量、微量和同位素特征显示志留纪片麻岩具有和奥陶纪花岗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同一套岩石。综合已有现象推断出: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出露了一套基性高压麻粒岩,其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金红石+斜长石,利用相平衡计算其峰期温压条件为904℃、1.37GPa,利用锆石U-Pb定年方法确定其变质年龄为20.7±2.3Ma。角闪斜方辉石麻粒岩为其第一阶段退变产物,其变质矿物组合为斜方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磁铁矿,温压条件为压力小于0.6GPa,温度为720~760℃。角闪岩相退变矿物组合为角...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第三纪岩浆岩(中酸性火山岩和浅成花岗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内华达卡林型金矿也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底部。本文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
喜马拉雅构造结核部的南迦巴瓦群是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和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以含有高压麻粒岩透镜体或夹层为特色的变质岩组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产于退变质高压麻粒岩中的含石榴石花岗岩脉具有高钾、富铝、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很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值强烈富集、Rb/Sr>1.4的特征。利用花岗岩的主要成分及锆的含量估算的岩浆...
埃达克岩是以往20年中特别引起人们兴趣和关注的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之一,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是最近提出来的也与地壳加厚有关的花岗岩类。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西秦岭北缘存在印支期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而且它们均与金、铜、钼等成矿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本区阿姨山和德乌鲁-黑河地区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Mg#数值,可能是加厚地壳底部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而温泉和柴家庄地区的埃...
Abstract通过对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石榴子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夕线石带倒转变质的研究,认为除夕线石带以外的其它变质带主要由固相变质反应形成。夕线石的出现并非蓝晶石或十字石带递增变质所致。"倒转变质"不应包括所谓的夕线石带。实际上,夕线石化与深熔作用之后的溶液(或熔体)活动更为密切。时间顺序上应是递增变质作用及分带→深熔作用→夕线石化,夕线石的出现不是深熔作用的开始,而是深熔作用的结...
笔者对西藏高喜马拉雅地区聂拉木花岗岩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聂拉木淡色花岗岩4个不同高程(395~4200m)的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3.79±0.34~8.17±0.47Ma,混合花岗岩4个不同高程(3260~3720m)的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0.85±0.09~1.71±0.34Ma。结合已有的热年代学资料,提出整个高喜马拉雅造山带在上新世—第四纪时为快速抬升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