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科学研究相关记录7227条 . 查询时间(1.472 秒)
日前,在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公示中,《中国社会科学》有102篇论文获奖,占获奖论文总数(473篇)的22%。
2024年3月29日上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举行了2023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颁奖仪式,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检测验收技术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据悉,“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是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项。
2024年3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研究员薛愿超、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幸研究员应邀做客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的整合生物学前沿论坛,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振夏教授主持此次报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孙敦陆研究员课题组在2.7~3微米波段中红外晶体制备及激光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Ho,Pr:YAP晶体的热学、光谱及~3微米连续激光性能》、《Er:YGGAG晶体的结构、光谱与激光性能》和《LD侧面泵浦YSGG/Er:YSGG/YSGG晶体实现28.02瓦的2.8微米连续激光》为题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Opti...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加剧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当前,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倍受关切,有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主流理论--生物多样性保险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功能越稳定,该学说的提出来自于生物多样性对植物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而生物多样性变化是否在不同营养级水平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不清楚。分解过程是生物圈与大气圈碳反馈的决定因素,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直接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庆礼研究员课题组与健康所江海河研究员课题组在梯度浓度激光晶体生长及激光性能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入合作,采用类泡生方法生长了不同梯度浓度的Nd:YAG和Nd:GdYAG激光晶体,Nd:GdYAG的激光性能优于近似梯度浓度Nd:YAG晶体,相关研究成果以《渐变浓度掺钕钇铝石榴石系列晶体的生长与激光性能》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TOP期刊Optics ...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王小冬等人发明的“一种控制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的方法和便捷式处理系统”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911370456.6。
蒸散(Evapotranspiration, ET)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分,是仅次于降雨的第二大水文通量,其年际趋势和变异特征是生态水文学家关注的研究热点。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变化引起的该区域降水格局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异较大。为此,依托宝天曼生态站开展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以栎类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蒸散的年际变异及其环境和生物调控...
2024年3月13日下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江红星研究员、孙戈助理研究员受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邀请,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3个保护区的一线技术人员开展鸟类监测技术培训。
2024年3月15日,《eLif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the ge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ou4f3,Gfi1,and Rbm24 in maintaining cochlear hair cell surviv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组完成。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基因敲除、敲...
2024年3月4日,加拿大驻华使馆农业参赞Trevor Yu、加拿大木业协会/BC林业理事会执行主任Paul Newman和加拿大林业创新投资署中国代表处(林创中国)负责人刘国利等一行7人访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松材线虫研究室交流松材线虫病相关研究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林礼群等人发明的“一种回转吊臂挂式起网动力滑车”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910903257.0。
近年来,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鞘翅目:象甲科)入侵我国山东烟台、威海、青岛、泰安等地,造成大量日本黑松受害。长林小蠹由于个体较小,各发育阶段,特别是卵(图1a)、幼虫(图1b)和蛹(图1c),较难通过外部形态进行准确识别,不利于早期监测与预警,阻碍了外来入侵种早发现、早处置的应急管理工作,因而,迫切需要研发适用于各发育阶段的检测鉴定技术,以满足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发现了弱蓝光遮荫信号诱导大豆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创制了具有抗叶片衰老特性的耐荫突变体,为培育耐密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了育种新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4年02月23日,《eLif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single-neuron projection and molecular features by retrograde barcoded label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陈跃军研究组、上海科技大学罗振革研究组以及临港实验室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