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 职业社会学 工业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家庭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 妇女问题研究 种族问题研究 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群众及分层问题研究 社区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工作 应用社会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应用社会学 城镇化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281 秒)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清晰的描述,面向未来,推动以人民为中心来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包容共享的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涵盖了空间正义、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等各个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发展和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得健康再次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健康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对于个人的可行能力、人力资本和对于政策实施的作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健康风险与空间紧密联系。本文使用上海市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和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抽样数据,以分析上海人口分布与社区环境暴露风险为例,探讨空间视角在社会学健康研究中的运用。数据结果显示,外来常住人口聚集区与社区环境风险暴露区高度重合。可见,面对新技术与新...
中国快速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文章利用联合国发布的1980~2015年各国或地区分城乡、年龄、性别数据分析发现,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总人口城镇化是世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不同收入阶段和不同城镇化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且老年人口城镇化与总人口城镇化之间具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中国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现象更为严重。大规模人口流动是中国老年人口城镇化滞后的主要原因,而户籍制度和社...
以江苏省苏北区域为例,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因地制宜的实现路径。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区域辐射与集聚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缩小内部差距,提升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区域亲和力和认同感。
本文回顾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学术起源,并给出了一般性的界定;结合城镇化的实践探索,诠释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独特内涵,即中国特色城镇化是外生与内生的统一,具有渐进性、多样性、协调性和人本性。中国特色城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府际关系、产城关系。
文章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角度,探讨了职业教育在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在职业培训方面,要大力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职业培训,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在职业学校教育方面,要加快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于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养新型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
江苏省正在迈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率先现代化的新阶段。论文利用研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临界标准,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格局进行了分析,对江苏新型城镇化阶段区域发展的新背景进行了简要梳理。在系统梳理江苏不同阶段、不同计划与规划提出的区域发展格局核心脉络基础上,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从区域层面、重点地区和城市发展层面等提出了江苏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的策略建议。
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政府主导特征。以江苏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即邻近地区城镇化率越高,本地区城镇化率也会相应提高,这表明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趋同性。地方政府主导城镇化同时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未来,"以人为本"将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根本取向和必然趋势。在这种条件下,地方政府有必要转变职能,从以经济竞争为主转向以公共服务竞争为主,实现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经济现象之一,包含着社会、经济生活等诸多内容,作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现代物流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等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状况也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与否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提升了物流业水平,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物流系统的有力...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化发展是在政府作用下发生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决定了地方政府根据各地方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经济支持计划,导致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发展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调整,在以1978年及1994年改革为分界点的不同时期,地方政府适应性地采取了不同政策,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发生了相应的变动。以三次产业产...
文章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克服内生性问题,证实发现,职业教育有利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2001年前中等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分区域来看,1992-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均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2001年前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2001年后则相反。200...
文章从城镇化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选取1986-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检验不同城镇化条件下,集聚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促进效果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在城镇化背景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对于技术效率...
文章以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利用全国各省份城镇化和消费方面的相关数据,分析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1978-2010年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提高影响不大。但在考虑城乡收入差距并把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的乘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的情况下,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且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差距的共同作用对消费率的影响为负。(2)城镇化与消费率反向变动的事实与钱纳里“标准模型...
文章认为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偏重于物的“城镇化”而忽视人的城镇化问题,过去30年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要把人的城镇化作为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解决2亿多人的“半城镇化”问题。文章指出推动城镇化转型需要深化一系列配套改革,重点要处理好“人如何市民化”、“钱如何筹集”、“地如何集约使用”和“空间如何科学布局”4个基本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