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蚕豆相关记录190条 . 查询时间(0.159 秒)
市场对于豆类产品的品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鲜销蚕豆要求豆荚色泽正常、饱满;不发黑、不腐烂、不着水、无病虫害。但是此时,温度逐渐攀升,加上芒种过后雨季的来临,让豆类更加难以储存。
四川秋播蚕豆约21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干、鲜蚕豆的主产省份。蚕豆性喜温凉,生长发育对温度反应敏感。1~2月是蚕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易受低温寒潮影响。冬季低温冻害是秋播蚕豆产量不稳、不高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为确保四川省蚕豆安全越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调研,从排水降湿、培土保温、营养补给、整枝打顶、病虫害防治、补种减损等方面提出低温冻害防控应对策略,供决...
蚕豆、豌豆是粮、蔬、饲、肥兼用的食用豆类作物,具有养人、养地、养畜的“三养”功能。在冬季蚕豌豆生产中,低温冻害和干旱等是蚕豆、豌豆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苗期发生低温冷害和冻害会影响出苗和导致大量弱苗,分枝的生长点受冻死亡成为无效枝,严重时整株发黄产生死苗,折枝倒伏也是苗期受冻最常见的危害之一,结荚期和鼓粒期的低温冷害和干旱会造成大量瘪荚、秕粒,严重影响产量。
【目的】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在镉、铅污染的土壤中,作物常将镉、铅积累在秸秆中,随着秸秆的还田而释放回土壤。探究前茬蚕豆秸秆还田和丛枝菌根真菌 单施或联合施用对土壤肥力、后茬玉米的矿质养分与镉、铅吸收的影响,为AMF 在调控污染农田轮作体系矿质养分与镉铅累积的生态功能提供新认识。 【方法】 采用四室隔...
高寒二阴区鲜食春蚕豆赤斑病、褐斑病、蚜虫、蚕豆根瘤象等偏重发生,轮纹病、锈病等中度偏重发生,蚕豆疱疱病、根腐病、疫病、灰霉病中度发生,白粉病、病毒病、潜叶蝇、地老虎等轻度发生。采用轮作、种子消毒、顶凌播种及化学防治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目的】 酚酸类化合物是多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常见的自毒物质,化感自毒物质与土传病害发生密切相关。研究阿魏酸对枯萎病发生的促进效应及机理,为阐明连作自毒物质–病原菌–寄主抗病性互作效应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阿魏酸对蚕豆幼苗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在蚕豆幼苗长至4~6片真叶时,将其移入2 L Hoagland 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其中阿魏酸浓度分别为0、50、100、200 mg/...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
【目的】 通过研究小麦//蚕豆间作地上部的氮含量和吸收量,明确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的氮吸收累积特征,解析间作小麦和蚕豆种间氮素竞争关系。 【方法】 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种植模式 (单作小麦,单作蚕豆及小麦//蚕豆间作) 及4个氮水平 (N0,N1,N2,N3),其中小麦的4个施氮量依次为0、90、180、270 kg/hm2,蚕豆的4个施氮量依次为0、45、9...
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YVV)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重要成员。核内涵体a蛋白酶(Nuclear Inclusion a Protease,NIa-Pro)是一种由Potyvirus病毒编码的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的蛋白,在病毒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参与多聚蛋白切割等多种功能的行使。选择2018年在江苏发现的ClYVV蚕豆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对...
建立了葡萄蚕豆萎蔫病毒(Grapevine fabavirus,GFab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技术。该技术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103.8%,相关系数0.998),灵敏度是常规RT-PCR的1 000倍,并具有特异性。采用RT-qPCR和常规RT-PCR方法对葡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部位的316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T-qPCR方法对G...
对田间疑似病毒侵染的蚕豆样品,提取总RNA,分离siRNA,建库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其结果经velvet拼接组装, 经Blastn与NCBI比对分析,发现该样品感染4种病毒:野豌豆潜隐病毒M (vicia cryptic virus M,VCV-M)、野豌豆潜隐病毒 (vicia cryptic virus, VCV)、紫云英矮宿病毒 (milk vetch dwarf virus, MDV) 和三...
【目的】接种丛枝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 真菌和间作均是防治蚕豆枯萎病的有效方法,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研究两者协同减轻蚕豆枯萎病的机理,对控制蚕豆枯萎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了间作和接种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 (Funneliformis mosseae,Fm) 和扭形球囊霉 (Glomus tortuosum,Gt) 试验。设蚕豆单作对照...
【目的】 探明不同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有效磷含量及作物磷吸收量的影响,提高磷肥利用率。 【方法】 2015—2016和2016—2017两季田间试验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耕作红壤上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云麦-52,蚕豆品种为玉溪大粒豆。设施P2O5 0 (P0)、45 (P45) 和90 kg/hm2 (P90) 三个水平,和单作 (M,包括小麦单作MW和蚕豆单作MF) 和间作 (I) 两种...
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和间作对蚕豆锈病发生及田间微气候的影响,探讨间作系统氮肥调控下田间微气候变化与蚕豆锈病发生的关系,以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4个氮水平,调查蚕豆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测定蚕豆不同冠层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无论单作还是间作,施氮对...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单作、小麦与蚕豆间作种植模式下蚕豆赤斑病和锈病复合危害及蚕豆产量损失的差异,量化赤斑病和锈病复合危害导致的产量损失,定量评估间作控病对产量优势的贡献。【方法】于2016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蚕豆单作和蚕豆小麦间作2种种植模式,防治病害和不防治病害2种处理,4个施氮水平 (N 0、45、90、135 kg/hm2,依次记为N0、N1、N2、N3)。调查蚕豆赤斑病和锈病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