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452 秒)
5600万年前,由于巨量的碳排放,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变暖事件,全球平均温度快速升高了约5℃,标志着地球气候系统从暖室状态向热室状态的根本性转变。
二叠纪末大灭绝想象图。2.5亿年前致命的西伯利亚熔岩流入大海,史前生命的最后一瞥。绘图:H. Duan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李明松联合美国新泽西州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崔莹(毕业于北大地空学院2008级硕士班)及挪威奥斯陆大学Wolfram M. Kürschner教授等人,对晚二叠世生物灭绝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天文年代学以及地球系统...
2021年1月14日,在国际矿物学协会(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IMA)理事会和全体国家代表线上会议上,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教授正式就任国际矿物学协会主席一职。此前,他于2006年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19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上当选IMA理事会执行理事,于201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22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上当选IMA第一副主席。根据理事会章程...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亚洲最古老、泥盆纪面积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30207,41572040,41372060)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宋述光、魏春景教授研究组在地球早期深部地幔成分不均一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alaeoarchaean deep mantle heterogeneity recorded by enriched plume remnants”(富集地幔柱残余记录的古太古代深部地...
2019年3月7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冰课题组于2018年8月1日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成果“雪球地球促进动物演化”入选中国古生物学会“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1929年成立的中国古生物学会,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之一,自2017年1月起,开展“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的评选和发布活动,每年一届。“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
2019年3月24日,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矿物物理学家雷德芬·西蒙(Simon Redfern)教授陪同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图普(Stephan Toope)访问北大。3月24日至4月3日,雷德芬·西蒙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进行了授课,并与师生座谈。4月1日,雷德芬·西蒙与地空学院教师举行科研教学交流座谈会。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培军、院长张立飞、副院长刘瑜、副院长宁杰远、副院长何...
2019年3月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内容涉及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古生态与古环境、早期生命、地层学等,集中反映了去年我国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冰课题组2018年8月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成果——雪球地球促进动物演化(The Snowball Earth tr...
2018年8月13日-17日,第22届国际矿物学大会(22th Gener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教授在本次大会的国家代表全体会议上当选国际矿物学协会(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IMA)第一副主席并候任主席(...
板块构造是地球区别与其它太阳系类地行星的主要特征,不仅影响地幔组成的演化,而且控制着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然而现今板块构造启动的时间和机制迄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现代板块俯冲过程中,俯冲板块遭受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通常相变为蓝片岩或中低温榴辉岩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少量板块上部的沉积物也将随之俯冲至地幔深部,它们对地幔源区的氧化-还原环境、物质组成以及岩浆形成扮演着重要作用。华北克拉通是我国面积...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薛进庄副教授与国内外同行协力合作,在陆生维管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ilurian-Devonian terrestrial r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Taxonomy, diversity, and character evolution of vascular plants in a paleogeographic...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冰课题组运用镁同位素揭示了6.35亿年前雪球地球结束过程的化学风化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上在线发表。在距今7.2亿到6.35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晚期,地球经历了两次全球冰期事件(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使得地球处于一种全球...
2016年8月23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薛进庄等在PNAS杂志发表了题为Belowground rhizomes in paleosols: the hidden half of an Early Devonian vascular plant(古土壤中的地下根状茎:早泥盆世维管植物隐藏的另一半)的封面文章,揭示了早期维管植物在促进土壤圈形成以及增强地貌稳定性方面的显著作用。
近日,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先后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江大勇教授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的两篇学术论文:“A large aberrant stem ichthyosauriform indicating early rise and demise of ichthyosauromorphs in the wake of the end-Permian exti...
维管植物在古生代进军陆地,从微小的、厘米级的无叶草本演化出丰富多彩的形态构型,包括高达几十米的乔木。叶片作为植物与外部环境的媒介,对植物生理、发育的演化以及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片形态的多样性是现今地球上25万多种维管植物的最显著特征,然而在“绿化陆地”这一过程中,叶片的形态是如何多样化的?叶片的演化与地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充满着困惑,吸引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