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北京大学相关记录119条 . 查询时间(0.914 秒)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5月2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缩写:NAS)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友,国际著名早期生命研究学者、地层古生物学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肖书海教授(Prof. Shuhai Xiao)在新当选院士之列。
2023年3月24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论坛(第十八讲)在物理西楼思源多功能厅成功举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佳恒研究员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5600万年前,由于巨量的碳排放,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变暖事件,全球平均温度快速升高了约5℃,标志着地球气候系统从暖室状态向热室状态的根本性转变。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宋述光教授课题组在太古宙超高压变质作用及板块构造起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彦宾教授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郭震团队合作,对东北亚地区的各向异性结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sthenospheric flow from East Asia to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revealed by rj-MCMC inversion of surface waves”为题在国际地学期刊G...
硼是地幔中的重要示踪剂元素,但在物质深俯冲过程中硼的地球化学行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限定。橄榄石与熔体共存时,硼大量分配进入熔体,使得大部分天然橄榄石硼含量极低(< 0.5 wt ppm),在上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硼曾一度被认为是高度不相溶元素,因此硼对橄榄石的影响通常被忽略。然而,近年来,确有较高含硼浓度(23-2100 wt.ppm)的橄榄石被发现。同时高温高压实验合成的橄榄石中也探测到了较高的硼浓...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2001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新组建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由原北大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的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北大遥感所以及城市与环境学系的GIS等专业组成。
二叠纪末大灭绝想象图。2.5亿年前致命的西伯利亚熔岩流入大海,史前生命的最后一瞥。绘图:H. Duan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李明松联合美国新泽西州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崔莹(毕业于北大地空学院2008级硕士班)及挪威奥斯陆大学Wolfram M. Kürschner教授等人,对晚二叠世生物灭绝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天文年代学以及地球系统...
2021年4月18日,弘扬李四光精神暨纪念第52个世界地球日座谈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李四光纪念馆等单位共同举办。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总务长董志勇,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王小烈,李四光纪念馆馆长特别助理、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等出席会议。
2021年1月14日,在国际矿物学协会(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IMA)理事会和全体国家代表线上会议上,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鲁安怀教授正式就任国际矿物学协会主席一职。此前,他于2006年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19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上当选IMA理事会执行理事,于201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22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上当选IMA第一副主席。根据理事会章程...
2020年6月22日-24日,第四届北京大学国际青年学者地质学论坛通过网络视频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建立优秀国际地质学青年人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凝聚全球优秀地学人才,增强北京大学地质科学国际影响力。本次网络学术论坛,邀请到美国卡耐基研究所、休斯敦大学北京大学、多伦多大学、渥太华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5名优秀青年学者,一起畅谈...
喀斯特地区由于岩石易溶,土壤侵蚀和漏失严重,植被生产力低,植被退化后恢复困难。石多土少导致植被依赖岩石缝隙而生。基岩的化学特性对于植被生长有何影响?如何影响?长期以来,植被生态学研究忽略了岩石这一对植被生产力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鸿雁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地球关键带项目支持下,与英国Exeter大学、Cranfield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的同行合作,基于地...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亚洲最古老、泥盆纪面积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德明教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亚洲最古老、泥盆纪面积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森林最早出现在泥盆纪,之后遍布陆地并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环境。然而,泥盆纪森林的记录极其罕见,直到最近几年,研究人员才从欧美发现了个别化石产地。相比而言,石炭纪晚期的热带沼泽森林全球广布,有数百个产地,主体植物是石松类的高大乔木。根座型(stig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