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 地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理学 沙漠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083 秒)
大陆古环境研究中一个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季风边缘区的沙漠在过去经历了周期性变绿。沙漠变绿被认为给人类走出非洲提供了绿色通道,缓解了游牧文明的水资源压力,减少了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了解沙漠变绿历史及机制是广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植物和作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源泉,决定着植物或作物根系的发育,同时沙丘土壤水分也是限制沙漠中永久植被的物种组成、数量、规模的首要因素,对于稳定和控制沙漠化意义重大。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生理、水文及其它过程,需要即时获取对沙丘土壤土的时空分布信息,而快速、精确的测量手段是其中的关键。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山大学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中国沙漠的风沙地貌与环境研究”成果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2011年5月5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荒漠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与示范”(编号:200733144)中“沙漠工程建设区生态产业试验与示范”课题(编号:200733144-3)进行了验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沙漠化对沙地土壤呼吸及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研究有利于揭示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可以使人们从新的角度揭示区域沙漠化发生机制;对于了解土壤生物学特性、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源与碳库的关系、了解碳失汇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樊自立等通过多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实际考察和查阅大量历史文献揭开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代交通之谜。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静博士所在的课题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针对生物结皮在凝结水形成中的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凝结水是生物结皮生存的重要水源,对其光合作用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张静博士通过对生物结皮影响下凝结水量和持续时间的连续日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总凝结水量随生物结皮发育水平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依次为:裸沙 < 藻结皮 < 地衣结皮 < 苔藓结皮,即生物结皮的存在有利于沙漠地表...
2009年9月27日顺利返回兰州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介绍说,中国科研人员首次由北而南成功徒步穿越世界沙丘最高大的巴丹吉林沙漠
新华社电“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防治研究”项目近日正式启动。有关专家称,这个项目将促进我国沙漠科学的发展,维持我国在世界沙漠沙漠化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土地的不断扩展,给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随着土地沙漠化的加速,突发性风沙灾害——强沙尘暴发生率越来越高,...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5年12月12日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首席科学家王涛主编的比例尺为1:4000000的《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编绘完成,目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