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大地构造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人物 大地构造学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532 秒)
Professor Philip England,Chair of Geology,My research is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s of the continent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s with geological, seismological, and geode...
李凯琦,男,1958年生,河南灵宝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学专业,理学学士;1990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专业,工学硕士。现任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开发与减灾防灾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宝玉石协会理事,河南省焦作市应急专家。
陶明信, 1953年出生,甘肃白银人,男, 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主任、“985”工程平台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与气体地球化学及其交叉(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国家攻关/支撑计划子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与教育部重大项目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包括《Nature》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各...
徐备,男,1954年生。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1988—1990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后,1992年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博士后。多次赴美国加州大学和法国奥尔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1990年起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94起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地构造学。80年代开始在华南从事多期碰撞造山带研究,90年代以来在内蒙北部从事元古代地质研究和...
郭召杰,教授, 先后主讲课程有: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全校通选课)、大地构造学、自然资源概论、石油地质学、高等大地构造学、亚洲地质等。所在专业与主要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造山带与盆地构造、石油地质。
宋述光,教授, 1988年长春地质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叶挺松 教授, 2001年中国地质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导师:肖序常 研究员(院士)。
徐备,男,1954年生。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1988—1990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后,1992年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博士后。多次赴美国加州大学和法国奥尔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1990年起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94起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永顺;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背景:1978.02-1982.07学士(地球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1983.08-1985.06硕士(地球物理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系1985.07-1989.04博士(地球物理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系
陈汉林,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地球科学系系主任,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青年地质工作者委员会主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和2002...
徐锡伟,研究员。1989年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4年度受日本学术振兴会和米仓之教授的邀请在东京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研究,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管科研、外事副所长。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年代学、构造变形动力学、地震地质灾害与数据库...
肖序常,构造地质学家,1930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事板块构造、蛇绿岩以及高压变质带的研究,首次较系统的论述了祁连山高压蓝片岩带,较早建立了中国完整的蛇绿岩剖面,论述了我国主要蛇绿岩带分布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为尔后祁连造山带等板块构造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先导作用。
任纪舜,1935年生于陕西华阴,长期从事中国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研究。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副主席。发表论著200余篇(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1982),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孟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现为博士生指导老师,研究员。研究方向:沉积作用、盆地分析、大陆构造变形。
杨振宇,1963年生,福建省莆田市人。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和古地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古地磁学及其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亚洲东部和东南亚三大地块(中国华北、华南地块、印度地块)显生宙的古地理和构造迁移、碰撞和拼合过程作了一些较系统的研究工作。
赵越, 1955年8月生,吉林长春市人,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燕山地区和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研究,率先提出燕山地区中侏罗世前后陆内变形应当归因于西伯利亚地块和华北地块的碰撞拼合,在参加中国南极考察和东南极变质构造研究的十几年中,最早在国际上识别出东南极“泛非”热事件的构造涵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