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金属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学 晶体学 非晶态物理学 液晶物理学 薄膜物理学 低维物理 表与界面物理学 固体发光 磁学 超导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凝聚态物理学 芯片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281 秒)
近年来,磁性外尔半金属(magnetic Weyl semimetal)因其磁与拓扑性相互作用下的丰富物理现象受到了高度关注,尤其是外尔节点引起的增强的贝里曲率,在磁输运、磁热、磁光效应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II 型磁性Weyl 半金属Co3Sn2S2因其表面 Fermi arcs、巨大的反常霍尔效应以及负平带磁性等独特现象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关于Co3Sn2S2磁性外尔半金属中的超快自旋动力学性...
基于Zr掺杂HfO2(HZO)材料的铁电存储器有望通过后道工艺进行大规模阵列集成,但仍存在两个关键的优化问题:一方面,HZO的最佳退火温度仍高于后道工艺的热预算限制(为保证前道工艺制备的晶体管及互联金属的可靠性,通常后道工艺的热预算通常被限制在400℃以下);另一方面,对于器件在先进工艺节点中的应用,以及降低器件的写操作功耗,需要降低HZO铁电器件的操作电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1001、11934018、1200515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范桁研究员等与华南理工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开发了43比特一维超导量子芯片,以战国时期思想家和哲学家“庄子”命名,并利用其成功模拟了“侯世达蝴蝶”能谱以及各种新奇拓扑零模式。该研究成果以“基于41比特超导处理器的拓扑零模式量子模拟(Qu...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证明,用激光束开启超导性的能力可集成在芯片上,这开辟了一条通往光电子应用的道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林志荣和王镇团队,联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鲁勇、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Per Delsing、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教授蔡兆申,利用片上集成的超导量子电路,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快速制备和储存薛定谔猫态的方法。2023年10月11日,相关成果以Fast generation of Schr?dinger cat states using a Kerr-tunab...
随着超导量子比特实验技术和其他技术路线体系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领域已进入了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超导量子计算力图在多比特集成、长退相干时间和高控制精度等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并利用高精度的量子操作和独立可寻址的状态读出,来模拟和观测那些在真实材料体系中难以实现的各种新奇物理。
随着超导量子比特实验技术和其他技术路线体系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领域已进入了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超导量子计算力图在多比特集成、长退相干时间和高控制精度等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并利用高精度的量子操作和独立可寻址的状态读出,来模拟和观测那些在真实材料体系中难以实现的各种新奇物理。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特殊天体。20世纪70年代初,霍金、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热力学性质: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视界面积的熵;黑洞会以热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粒子,其辐射温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质量、熵和温度等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黑洞的热力学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普遍认为黑洞是通向量子引力理论的窗口。
2023年4月27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马汉彬研究员课题组与广东奥素液芯微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发出了一套基于大面积薄膜晶体管开关阵列的有源数字微流控平台(Active-Matrix Digital Microfluidics, AM-DMF),并且基于AM-DMF技术实现了单细胞液滴样本的高效生成、操控和片上培养。相关研究成果以 Large-Area Electronics...
人们日常熟悉的晶体,比如食盐、矿石等,构成它们的原子在空间排列上呈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而时间晶体试图把晶体的特征拓展到时间维度,它在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这是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曾提出时间晶体的构想。围绕时间晶体这一概念,一些重要的理论认知和实验探索相继涌现。
记者5月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曹刚等人与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微波超导谐振腔实现了对半导体双量子点的激发能谱测量。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微波谐振腔探测半导体量子芯片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曹刚等人与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微波超导谐振腔实现了对半导体双量子点的激发能谱测量。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wave-resonator-detected excited-state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在2021年4月28日出版的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Physical Rev...
2019年9月,浙江大学物理系超导量子计算团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相关团队合作,首次在超导量子芯片上演示了随机错误消除方案。这项研究于当地时间2019年9月6日被《Science Advances》期刊报道。
2016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物芯片教研室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国家纳米中心、大连化物所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生物芯片教研室主任黄成军主持。
“量子芯片”是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大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国平研究组,在量子芯片开发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首次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芯片中成功实现了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强的电控新型编码量子比特。该成果近日在国际权威杂志《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