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空间天文学 >>> 红外天文学 紫外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γ射线天文学 中微子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空间天文学相关记录953条 . 查询时间(0.453 秒)
Once every 10,000 years or so, the center of a galaxy lights up as its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rips apart a passing star. This “tidal disruption event” happens in a literal flash, as the central black...
宇宙中99%的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它们构成了行星磁层、太阳日冕、太阳风和星际介质等空间和天体系统。
2023年4月4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刘栋栋副研究员和王博研究员利用吸积致塌缩型超新星解释了一类特殊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形成。这一题为“Evolving ONe WD+He WD systems to ultra-compact X-ray binaries”的成果发表在2023年4月出版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卫星(Insight-HXMT)和极目空间望远镜(GECAM-C)成功地在硬X射线和软伽马能段对该伽马暴的瞬时辐射和早期余辉进行了国际最高精度的测量,不仅发现其具有迄今观测到的最大亮度,将伽马暴的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而且发现其各向同性能量也打...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对银河系超软X射线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基于TESS空间望远镜和AAVSO数据库的测光数据,确认了超软X射线源半人马座WX的轨道周期在长期持续减小,揭示了半人马座WX的轨道演化是由次星磁星风或磁盘风驱使的。两者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角动量损失驱使双星系统的物质从次星转移到白矮星主星,当...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是国科大“科教融合”特色学院之一,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天文学家、空间科学专家,其中包括12位两院院士、19位“杰青”。拥有并开放运行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天文观测装置,包括分布国内外的20余个观测台站,运行和在建有郭守敬望远镜LAMO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暗物质卫星DAMPE...
面向下一代高精度亚毫米波望远镜天线的建设需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文望远镜技术实验室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在相位自适应稳定系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2月23日,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2014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论证,获准立项建设。实验室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整合国际优势资源,通过深空探测科学仪器与量子传感、空间环境探测、空间天文观测与行星探测自主系统、地球观测与遥感科学技术等7个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杰出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引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目前,实验...
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简称SWCX)是指太阳风中高价态的离子(C、N、O等)和中性成分(地球空间中主要是中性H)发生碰撞,获得一个电子进入激发态,随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软X射线波段的光子。地球磁层的SWCX软X射线辐射主要发生在日侧的磁鞘和极尖区,因此利用软X射线观测技术,可深入认知磁层X射线辐射特性及太阳风-磁层耦合特性。
自2005年1月时任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孙来燕局长与英国科技大臣Sainsbury先生在北京签署中英航天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以来,为进一步加强中英两国航天科技交流与合作,2006年3月,在中英两国航天局指导下,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国家实验室(RAL),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随后于2006年11月(伦敦)、2007年3月(上海)分别举办了第二届、...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被地球内禀磁场形成的磁层保护,磁层的外边界称为磁层顶。2023年,有研究发现磁层顶附近区域在软X射线波段是明亮的。软X射线的辐射机制是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SWCX)过程,即太阳风中高价重离子和地球大气逃逸的中性成分发生碰撞,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发出光子。因此,太阳风能到达的区域就会辐射X射线,而X射线波段明亮和黑暗的交界线是...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被地球内禀磁场形成的磁层保护着,磁层的外边界称为磁层顶。近些年,研究人员发现磁层顶附近区域在软X射线波段是明亮的。软X射线的辐射机制是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 Wind Charge Exchange,简称SWCX)过程,即太阳风中高价重离子和地球大气逃逸的中性成分发生碰撞,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发出光子。因此,太阳风能到达的区域就会辐射X射线,而X射线波段明亮和黑暗的交界...
2022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的首个正式发表的成果在线刊出。利用卫星上搭载的EP-WXT探路者“龙虾眼天文成像仪”莱娅( LEIA,图1)的在轨测试首光,科学家成功获得了一批天体的真实大视场X射线实测图像和能谱。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公开发布的大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观测结果。该成果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X射线龙虾眼聚焦成像技术,并实现了在轨实验验证。首批结果以《首...
2022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超短涡旋脉冲产生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空间相位调制结合光学参量放大技术(OPA)的方法,在近红外波段实现了双波长超短涡旋脉冲的输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高功率激光与科学与工程》(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大会精彩回顾|构建雷达与空间开发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