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伦理学 >>> 生态伦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态伦理学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2.308 秒)
王遐见, 男,1959年8月出生,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硕士生导师。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校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83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年4月参加全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并结业;2007年8月参加南京财经大学教师07暑期赴深港两地培训...
朱立琴(1985.03-),女,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水文化研究所技术骨干。2011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博士期间公派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交流;2012-2014年进入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7月至今任教于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工程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以及河长制施行、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水污染防治等国家重大...
李本书,男,1963年4月生,云南省富源县人,副教授,云南大学伦理学与宗教学教研室。他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伦理,生态伦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主要学术论文:1、《傣族“龙山林”文化禁忌与边疆生态环境的安全》,独立,8000字,《北京师范大学报》2008.3;2、《善待自然:少数民族伦理的生态意蕴》,独立,11000字,《北京师范大学报》,2005.4,《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8...
《天府新论》(图)     天府新论  政治  哲学  经济  法律  公共管理  社会学       2017/3/30
《天府新论》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杂志。它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鼓励创新之见,以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为宗旨。《天府新论》发表国内外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公共管理、社会学、文化、文学、历史、科教等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书刊评论、观点综述,是了解国内外社会科学学术界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证、新成果和新趋势的重要窗口。学术性、创新性、探索性、综合性为该刊主要特色...
2017年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肖显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学范式争论的哲学研究”开题。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人参与了此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清华大学吴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单继刚研究员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的余谋昌研究员、段伟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任定成教授、崔骁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年2月24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态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筹)、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生态学哲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当前,围绕生态学范式存在一些争论,主要涉及生态学有机论与机械论的范式争论、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范式争论、经验论与理性论的范式争...
2017年1月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办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高层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会议主题为“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研究”。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副校长李萍萍出席论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我们对待自然空间有两种模式:保护区模式和旅游地模式,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们对待自然空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国家公园既不是传统保护区模式的重复,也不是旅游地模式的扩张,它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体系,国家公园试图协调人类游憩利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国家公园的自然空间正义和空间生态文明。
董玉宽,男,1965年3月出生,辽宁大连市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科技哲学博士。现任辽宁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锦州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锦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学术兼职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辽...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他认为,空间生产和生态有着各自的运行逻辑,但二者能够结合,并推动着空间生产生态化。它们构成相互依存且不断排斥的关系: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带来了很多生态问题,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困境,呈现出非生态化的趋势。为了克服空间生产带来的生态困境,列斐伏尔倡导实现空间生产生态化。空间生产生态化是为了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存在和发展。空间生产生态化需...
任凤琴,女,1977年10月生,东南大学哲学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伦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曾获山东农业大学“优秀心理咨询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一部,主持、参与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软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以及山东农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共十余项。在...
哈格洛夫对于环境持有审美与科学的态度,他提出了自然美的优先地位,深刻剖析了环境美学的本体论特征。首先,世界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是环境伦理学得以建构的基础,该完整性和复杂性是世界的本体性特征,只有充分把握世界的本体性特征,我们人类才有可能建立新的世界观,以突破传统科学对于自然的片面理解。其次,科学兴趣并不一定总是分析性的,与之相反,科学本身就会带来对自然原初状态的极大关注,因此,博物学成为了哈格洛夫最推...
作为怀特海(或建设性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认为必须从宇宙中心主义的视角对怀特海哲学展开详尽的研究,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与怀特海哲学的关系,即它对怀特海形而上学的依赖关系。整体论和动态论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形而上学的最新发展形式和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宇宙...
福斯特认为内嵌着效用和增殖法则的资本积累,仍在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框架内,但却流变出“过程金融化、反生态性凸显和利益联盟多元化”的新趋势。他从生态维度和社会维度对资本积累展开双重批判:资本积累不仅是造成生态代谢断裂的根本祸因,而且是酿成社会代谢断裂的罪魁祸首。生态代谢断裂和社会代谢断裂之间并非“二元孤立”而是互动耦合。在福斯特看来,要消解“双重断裂”,必须超越“资本宰制的限度”,把修复生态代谢断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