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先秦哲学相关记录1307条 . 查询时间(3.227 秒)
在2009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评奖会上,由我所程林副研究员点校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易函书》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由中国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设立,是我国图书出版界古籍整理方面最高奖。《周易函书》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著名的易学家胡煦的著作,共五十二卷,体例庞大,思想精深,被收入《四库全书》,是清代一部重要的易学名著。该书在2008年8月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成为研究...
2009年11月11日,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儒学院正式成立。国际儒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毅武、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曹凤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金美华、上海师大校领导以及上海师大国际儒学院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出席成立大会。
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鶡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在语法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它们不但喜欢用对立统一的概念,而且都是间或用韵的说理散文。这说明《He冠子》是一部上于战国末斯的黄老道有代表作。
北朝郊祀,宗庙制度的儒学化     北朝  郊祀  制度  儒学       2009/11/12
北朝的郊祀,宗庙制度在北魏教文帝之后在两个方面发生明显变化,一是逐渐儒学化,即以儒家礼制思想为规范;二是在儒家礼制思想的具体应用上,逐渐统一采用汉代郑玄学说。这一变化,同整个北朝儒学的发展相一致,反映了北朝政权,特别是北魏政权汉化的历史进程。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简论     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统一  变法       2009/11/11
通过对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分析,认为他以儒家宗法为核心,兼融道家、法家的一些理 论,捷出了反“任刑”、坚持儒法一体、提倡“均富”、“教化”等变法思想和主张,并倡导要统一当时的法律思想。董仲舒的法律思想,起到了确定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思想一些基本原则的作用
介绍并剖析了三位汉学家对《老子》的比喻性阐释,得出了三者在否定“自我”意识,强调“自然”,肯定《老子》的永恒价值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论孔子的乐教思想     孔子  乐教观念  美育思想       2009/11/11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推出以“六艺”为重的“乐教”观念,体现出了他的道德观。孔子还将“乐教”视为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建立了以礼乐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其对于审美情感的培养和美育作用的理论的重视,为中国古代教育充分运用艺术及美感形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自然中心主义是道家哲学的基本公理。道家采取的是类环境哲学的立场和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古老的环境哲学。道家这种古代环境哲学创始于老子,成熟于庄子。道家的学术观渊源于亲天道自然方向的上古文化传统;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先验自然理论;通过“两行”的逻辑哲学进路和“道观”标准,他建立了一个“自然价值判断系统”,证明了自自然中心主义哲学的合理性;通过对自然价值的多元性、多重性、潜在性等属性的考察,他揭橥了自然内在价...
刘宗周与证人社     刘宗周  证人社  慎独  以禅诠儒       2009/11/3
作为明代儒学殿军,刘宗周在学术上开浙东学术中兴之局;在道德上与黄道周并为明季道德完人。他继承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的“格物说”,倡导“慎独说”,成立证人社,与陶奭龄展开工夫与本体的论辩,力图扫除王门后学“以禅诠儒”的空疏之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种超越论的人性观     孟子  人性  先验论  超越论       2009/11/2
传统观点认为孟子人性观是先验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点混淆了问题的发生学意义和本质意义。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论观点来看,孟子人性观既不是先验人性观,也没有孤立于经验领域而和现实世界绝对对立,而是一种超越实在领域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超越人性观。
2009年10月11日,山西省“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儒学论坛”暨“山西省第五届当代儒学研讨会”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实验楼一层报告厅隆重召开,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孔子文化研究会、山西中华文化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山大商务学院的师生代表400余人出席了论坛。
2009年10月17日—18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周易》与出土经学文献学术研讨会在汉召开。副校长谢红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萧汉明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负责人郭齐勇教授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与2009年9月27日下午在孔子研究院儒学会堂开幕。本次大会的议题是:多元文化语境(环境)下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儒学与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儒学与当代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和”的社会民生理想以及以“兼爱”为理论内核的“尚贤”、“尚同”、“节用”等一系列社会建设主张,具有丰富的社会和谐特征和思想内涵。吸收、借鉴包括墨子在内的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合理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产生于春秋末期社会急剧变革环境中的孔子学说,其基本学理,一是为治理社会而开出“仁、礼、德、中、和”的方案;二是为培育治理者而提供“修身正心”的指导。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社会大变动和社会求治理相交替的历史,因而孔子学说必定随之而沉浮。在1978年之后,我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治之路,因而孔子学说又一次浮起,成为“显学”。现在,中国需要一次从孔夫子到毛泽东、邓小平的科学总结,承续和发扬中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