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与矿相学 >>> 凹凸棒石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矿床学与矿相学相关记录282条 . 查询时间(1.536 秒)
日前,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发布通知,公示了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南极科学考察科普系列丛书(3册)》入选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类图书,《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床研究系列丛书(5册)》入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图书。
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习近平等向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爱勤、王文波、牟斌、康玉茹、张俊平、汪琴等人完成的“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在第14届全国矿床会议上,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第14届全国矿床会议,以“开创绿色勘查新格局 构建矿业发展新途径”为主题,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等主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河北地质大学等7家单位承办,于10月19日...
近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2017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工学院多吉院士团队科研项目“西藏大型有色金属矿床成矿专属性”喜获2017年西藏自治区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西藏大学为主要完成单位,多吉院士为第一完成人,其团队中我校工学院教师有王鹰、张金树、吴华、杨成业。
第15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15th IAGODSymposium)日前在阿根廷萨尔塔会议中心(Centro de ConvencionesSalta)举行。大会为4名国际矿床学家颁发了库汀纳-斯米尔诺夫奖(Kutina-SimirnovMedal)。在我校建站的毛景文院士获此殊荣。库汀纳-斯米尔诺夫奖是由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理事会提名,经无记名投票产生,主要奖励在经济地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协...
近日,国际地球化学顶级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有关西藏东缘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多期次岩浆热液流体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成果。资源学院和GPMR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昌佳为本文第一作者,李建威教授为通讯作者。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葛荣峰副教授、朱文斌教授等近年来在塔里木克拉通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工作,在该区首次发现了始太古代的片麻岩(称为“阿克塔什片麻杂岩”)。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大比例尺填图表明,这些古老岩石(图1A)以规模不等的构造透镜体形式产出于~2.0 Ga的片麻岩中,规模最大的达150m*10m,并被~1.9 Ga的火成碳酸岩...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十余年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申萍研究团队对中亚7个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和Sr-Nd-Hf-O同位素研究,确定中亚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用单一的模式来解释,在地壳厚度、岩浆源区、岩浆性质等方面也与环太平洋和特提斯成矿域不同,提出了适合于...
近日,我校资源学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特任副教授张道涵博士被国际矿床学家学会授予2017年度 Brian J. Skinner奖,旨在表彰他在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研究方面的创新成果。该成果由张道涵博士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Andreas Audétat教授合作完成,论文发表在矿床学顶级期刊《经济地质》。评奖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这项研究通过采用新颖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技术对...
近日, 2017年度合肥“榜样”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我校“外专千人”专家诺尔·怀特教授入选2017年度合肥十大新闻人物;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段泽民教授入选2017年度合肥十大创新人物。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斑岩型铜矿是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为世界提供了70%的铜资源,其成因机制是现今矿床学与经济地质学的研究热点。斑岩铜矿是指与具斑状结构中酸性侵入岩伴生、矿石以细脉状与浸染状为主、低品位大储量的铜矿床,多分布在板块会聚边缘。斑岩铜矿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铜矿床和蚀变带与含矿斑岩密切的时空关系显示成矿流体源于成矿斑岩。一般认为,富铜岩浆的形成对斑岩铜矿的形成起制约作用。然而,是否存在富铜斑岩岩浆仍缺乏岩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