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质学相关记录4914条 . 查询时间(4.05 秒)
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即震旦系)灯影组已发现威远和安岳等大型-超大型天然气田(图1a和b),且近年来在震旦-寒武地层又陆续有天然气重大发现,显示该区域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明确该区深层油气的烃源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利用生物标志物、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以及沥青Re-Os同位素年龄等指标,将该区深层油气的来源锁定在了埃迪卡拉系与下寒武统烃源岩(...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研究类地行星增生演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发现地球在早期吸积阶段就已经积聚了足够多的挥发性元素,而吸积形成的星胚熔融挥发进一步重塑了地球的挥发份含量。相关成果以“Chalcogen isotopes reveal limited volatile contribution from late veneer t...
2024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的研究团队,在热点-转换断层-洋中脊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项研究由研究员张帆和院士林间团队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周志远共同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一诺...
2023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团队联合多家海洋单位在南海珍贝-黄岩海山链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Tectonophysics(《构造物理》)上,博士贺恩远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赵明辉为论文通讯作者。
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网络的扩大,机动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关注。除持续控制机动车源头排放外,研发新型净化技术与装置,主动净化环境空气,减少机动车排放的传播,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2023年1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我国第一批55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由精密测量院牵头申报的湖北洪湖站(湿地)成功获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是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工作中发挥“控制性”作用,主要任务是“样地监测、积累数据;天地一体、地面验证;发现问题、服务监管;专题研究、培养人才”,是构建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迈出的关键一步。...
中南半岛北部是热带亚洲与东亚植物区系之间扩散和交流的十字路口,该地植物的丰富性和特有性与强烈的季节性降水密切相关。此前已有化石记录表明,该地区的季风气候自古近纪以来就已建立,其强度虽低于现代,但长期保持了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然而由于植物化石记录有限,该地区新近纪时植物多样性如何演化仍不清楚。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缝合带两侧的上地壳变形及断层体系的同步发育是汇聚板块间发生构造耦合最敏感、最及时的浅地表响应,对于理解大陆俯冲(“软碰撞”)到大陆碰撞(“硬碰撞”)的转换至关重要。就印度-亚洲碰撞而言,沉积物源分析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于ca.59 Ma初始接触(“软碰撞”),而印度-亚洲汇聚速率的骤降及上板片记录的首个古近纪变形脉冲却发生在ca.52 Ma,明显滞后于两板块初始接触时间。这是否暗示印度-亚洲碰...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结果的通知》,地科院“地球生命演化与碳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至此,南京大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增至2家。
2023年1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结束,返抵广州新洲码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林强到港慰问并致辞。
月球地质年代表将月球的地层按形成的时间顺序划分为不同的时代, 能够清晰地表达月球的整体演化历史,是开展月球地质研究、进行月球地质填图的基础。一个完善的月球地质年代表应当既包含月球的重要演化事件又能够刻画月球的各个演化阶段,是对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的完整、系统的反映。当前的月球地质年代表形成于阿波罗时期,受限于探测数据的分辨率和覆盖率等因素,对月球全球性演化尤其是月球背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自20世纪90...
甲烷(CH4)作为强效温室气体,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湿地甲烷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对全球湿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和预测,通常依赖基于过程的湿地甲烷模型。这些模型融合了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气候强迫和湿地面积时空分布模拟等因子。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以及受限于对甲烷排放机理过程的认知,目前湿地甲烷模型的通量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缺乏对不同湿地甲烷模型之间的评估...
2023年12月4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完成的一项最新成果——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这一新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是吸血的,并揭示了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2023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团队,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及高时空分辨率产品(CARE)。这是目前我国构建的国际最高精度地表太阳辐射监测系统,对监测和预估太阳能发电量、辐射能量平衡、农业估产、人体健康、植被光合作用及固碳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地表太阳辐射是指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组分(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