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中庸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0.106 秒)
理解“中庸”是理解儒学乃至中国哲学的重要一环。在谈及“中庸”时,人们常常将其与“进取”对立起来。“中庸”与“进取”能否共存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理论上关乎传统哲学的准确解读,实践上关乎现代价值的合理建构。
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基因编辑技术位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度引发了国内外舆论争议。我们应当如何客观看待这一事件?科研人员在研究进程中需要注重哪些伦理问题?这一事件对于我国临床研究管理制度有何启发?2019年4月11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主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朱熹《中庸章句》对《中庸》所谓“赞天地之化育”的诠释,强调人对于自然只能起着辅助的作用, 认为应当通过与自然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达到“与天地参”,实现人与天地的和谐;同时还认为,要辅助自 然,必须“至诚”、“尽性”而达到“无人欲之私”,应当客观、全面地把握自然之理,并据此合理地对待自然,使之 各得其宜。显然,这不仅是为了人,而且也是为了自然,应当是一种与当今备受质疑的人类中心论不同的、以 ...
对孔子要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  孔子  斗争哲学       2014/1/7
所谓“中庸之道”,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个贬义词,即折衷调和的意思,是当权者提倡的“斗争哲学”的对立面。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说要不偏不倚,行无过无不及之常道;它相当于佛教语汇里的“中道”,即不堕极端。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今天,我对此言极表赞同。中庸之道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儒学对孔夫子的评价。
儒家中庸的精义在执中:持守善德,恰到好处;时中:因时而变,中和:真善美的统一;和而不同,体现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由次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在于,以和为贵,致中和,以求社会和平发展;恰到好处,讲中庸,以求掌握真理;修身为本,讲忠恕,以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而不同,讲原则,以求坚持正义;天人合一,讲天道,以求生态平衡。
作为20世纪同龄人,冯友兰从世纪之初进入哲学的学术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完成最后一部中国哲学史,其学术生命之长,论著之丰,在同辈学人中极为鲜见。与此同时,对于冯友兰的学术思想,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都颇富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趋全面、客观,越来越显公允。他的“三史”、“六书”、“一序”展示着其不平凡的学术生涯。
人类面临个人身心、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于上述种种矛盾,仅仅依靠西方文化是难以解决的,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所包含的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和谐思想却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可能,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所应当吸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中庸》和《易传》一样,是早期儒家中最具形而上学特征的一部著作(但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天人合一说”的基本模式。《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它就是孔子和孟子之间的最重要的文献。从中可以看出,从孔子的天命说到孟子的心性说是如何发展的。郭店楚简的出土和上海战国楚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点。
中庸在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占有中心地位。当代伦理致思中对于普世伦理的吁求,应当从古典中庸思想中吸取思想资源。中庸作为可能的普世伦理的理由在于:其一,中庸存在于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是一种各大文化传统可以共享的伦理资源。其二,中庸具有伦理常识的特性;在中西伦理的不同历史演变中,中庸成为终结伦理偏执的最佳选择。其三,中庸适应各有传统的伦理互动的需求。在普世伦理的建构中,中庸是道德准则与实践原则的基准。
中庸之道的认识     中庸形式  中庸之道       2008/7/30
  中庸与仁实际上是表述不同的同一儒学理论,是孔孟之道中最核心的思想。那么中庸之道到底有什么哲学依据,它有没有现实意义,这是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庸”是中心的表述,也是整体的权衡反映,它如同天平中间的支点,这个支点是人类理性的反映。存在共性的“中庸”和个性的“中庸”。   个性的“中庸”是数学中的平均值反映,也是静止关系的体现,它属于集合...
朱子對《中庸》的詮釋工作是在對其學術的繼承與批評中展開的,在這一方面,朱子與呂大臨的關係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研究例證。在程門諸子的《中庸》詮釋中,朱子最取呂氏,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呂氏的影響。但是,朱子同時也對呂氏的《中庸》詮釋也有所批評,特別是呂氏在詮釋《中庸》文本過程中所闡發出來的工夫理論,即呂氏所謂的“求中”之說,則深表不滿。從這個例證中我們可以看到,朱子之注經,一則要做最大程度上與經典文本...
中庸章句 2     中庸       2008/1/15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友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
中庸章句 1          2008/1/15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作者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大学》与《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两篇,唐代以前,这两本典籍并不显得特别重要1,《大学》一书受到的青睐更少。唐中叶后,韩愈、李翱才撷取这两书的重要论点,着论立说,《大学》、《中庸》乃自《礼记》中脱颖而出,慢慢的具备了经典的架势。理学兴起后,《中庸》、《大学》的地位终于冲天而起,俨然与群经并列排座。到了朱子,《大学》、《中庸》终于得和《论语》、《孟子》并列,成...
一 思想界的“自由”动向 当20世纪的人们已经习惯将中庸之道说成是如同猫的温和、以折中冒充“公允”之后,随之而来的宽容即是“温情主义”。更为可怕的是,温情乃是怯弱和自私的代名词。[1]尤其是1949年以后,随着五四精神的论定以及鲁迅方向的确认,仿佛五四精神就是不妥协、完全、彻底的代名词;五四的偏激与固执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方向。五四曾经出现过的与改良有点近亲的温和、中庸、折中思想被挖了祖坟,尤其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