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哲学 中国美学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0.19 秒)
中国美学境域缘发构成论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自由自得、直观感悟,即境缘发,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 “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遂使中国美学的境域缘发构成论与现象学构成识度趋于合一,并由此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美学顺应自然的精...
美学界所有人都不会轻易忽视过去三十年中国美学发生的改变。那些改变的重要之处,也许并不在于它们向我们提供了某种崭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也不在于中国美学借助三十年“改革开放”而在整个人文学科中变得如何重要。实际上,过去三十年中国美学所带来的最重要改变,是它第一次通过对整个社会文化和大众生活进程的深切体认,初步完成了有关“当代建构”的美学意识,形成了一种以“当代性”姿态挑战既有美学建构方式的开放性话语。
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
中国美学走向何方?     美感  客观美学  中国美学       2009/8/27
在<<新中国美学50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触目惊心的论述:从”客观美学”提出美是客观的,到”实践美学”提出美是人物质时间的产物,再到”后实践美学”主张美无关乎人的物质实践,审美基于人的”生存”或”生命”,所有这些构成了新中国美学50年更替、嬗变的基本历史轨迹或发展线索.而在这一基本历史轨迹或发展线索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态度则相应从照搬套用唯物主义“认识论”,到照搬套用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再...
近日,朱立元先生和王振复先生各自主编的三卷本皇皇巨著《西方美学范畴史》和《中国美学范畴史》出版了。二书可看作是献给中国乃至世界美学研究界的一份厚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河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多元文化中的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5月29日至31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田建民主持,河北大学校领导哈明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
中国美学在东晋时期实现自觉转型,是以般若学与中国美学的内在耦合为前提的。这种耦合最根本的体现在本体论的价值构成上,完成了由直观感遇向思性感悟的转化,它通过思想观念的深处变革而延伸到审美实践领域,并由此奠定了此后中国美学发展的基本模型和审美风范。
2009年4月18日上午,中华美学学中国美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首发式在杭州师范大学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先生和杭州师范大学执行校长叶高翔先生共同为基地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弹控制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先生作为嘉宾出席仪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黎青平先生主持仪式。
艺术终结与中国美学     艺术终结  中国美学       2009/1/19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艺术终结问题并不只关乎艺术自身的发展问题,从而仅与“艺术史终结”相关。实际上,艺术终结不仅与宏观的“历史的终结”间接相关,而且,还更微观地与欧美“现代性的终结”直接相关。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件第五编第七章 近现代中国美学的创立与发展。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
中国美学三十年      中国美学  复苏  古典  新保守主义       2008/8/21
过去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三十年,也是美学这个学科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三十年。美学中国的命运,总是与变化着的中国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 1.文革后美学的复苏(1978~1984)。从1978至1984年,是中国美学的黄金时代,历史上将之称为“美学热”。在这个时期,整个社会都对美学表示了巨大的热情。这时,美学家成了重要的社会人物,他们在做讲演时,可以有上千的听众;美学书...
中国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1897—1986),其祖籍是江苏常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外家,在安庆长至8岁后随父到南京读小学,因此他常自称是“半个安徽人”。他毕生治学研艺,精通中西美学和各门艺术理论,是深得中国古典美学精魂的美学家。在20世纪20--40年代,宗先生在南京的中央大学任教,与北京大学的邓以蛰先生并称“南宗北邓”,再加上1933年回国、并在北大西语系任教的朱光潜,三人成为当时享誉...
本书力图呈现一种学术史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当下中国美学研究现状作为批判与反思的立足点,试图从中寻找中国学术传统的一种内在惯性和理论。为21世纪的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参照。作者企望能够在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们的心灵中引起惊异和震撼。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这是第三次中国美学论争。这场论争持续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论争。这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深化,也预示着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启蒙时代产生了主体性美学。它的基础是作为现代性核心的启蒙理性。启蒙理性的基本精神是主体性,它成为对抗宗教蒙昧和神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主体性美学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