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剧 >>> 戏剧史 戏剧理论 音乐剧 戏剧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戏剧 中国话剧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101 秒)
南开大学曹禺暨中国话剧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7年5月,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挂靠文学院。
在建设“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话剧这一高度直观的、“能够直接、面对面地对广大集体发生影响,使成千上万的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特别契合新中国文艺对群众的关切和对人民性的关注。于是,理所当然成为历史巨变中“新的人民的文艺”队伍中的主角。新的社会要求剧作家在戏剧题材和创作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新的时代要催生出新的舞台。广阔的社会为新中国的戏剧提供了最基本的情节,话剧创...
现阶段,中国原创话剧特别是主流话剧的发展依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票房不尽理想、观众人数难以提升等问题亟待破题。本文将在国有文艺院团体系化建设的理论支撑下,以观众为焦点,按照剧目创作、制作、演出管理的生产流程,从拓宽与深化原创现实题材概念的内涵、确保主创团队强强联合、提高剧目运营管理能力、重视艺术普及等四个方面探讨现行院团管理体制下中国话剧原创能力的全面提升。
2019年10月26日-27日,适逢南开新剧 110 周年,南开大学建校 100 周年,新世纪中国话剧也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南开新剧110周年暨新世纪中国话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八里台校区爱大会馆开幕。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克欣,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饭塚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50余名来自日本...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的著名剧团,曾一度实行了“连演制”的演剧模式。中艺的连演制表现为三种形式,它们构成了壮丽的连演图景。连演制的存在,原因有三:一是物价飞涨导致制作成本高昂,二是剧本荒和剧场荒的同时并存,三是经典剧目的出现。经典剧目的连续上演促进了连演制的确立,连演制则推动了剧团的剧目建设。中国话剧的发展成熟要求轮演制的确立。
演说与中国话剧的发生考论     晚清  演说  话剧  发生  戏曲  套曲    对话  动作       2013/2/21
中国话剧并非真正的舶来品,而是一种在本土上发生的新兴民族戏剧。它脱胎于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与演说有着天然联系。演说本来是晚清政府推行的一种底层启蒙方式,因与传统戏本性相通而顺利引进戏曲创作。演说进入戏曲后,很快便将曲唱排挤出去,成为戏剧结构的核心。它改变了传统戏的歌舞抒情性质,奠定了话剧发生的基础,但也给话剧带来说教的弊病,遗害至今,难以根除。从发生学来看,回归广义的行动或动作,也许是中国话剧突破...
近三十年中国话剧的发展,可分为1978—1989年和90年代以来两个阶段。1978—1989年间,真正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继承,戏剧思想大解放,探索戏剧的大发展,出现了《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等优秀创作;90年代以来话剧发展却表现为“技术一流,表演二流,内容不入流”,其根本问题是戏剧文学的失落。与戏剧创作和舞台艺术的发展情形不同,这三十年间的话剧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始终稳健、扎实,但却往往被人们所...
大戏,沈西苓执导,特别是贺孟斧的舞美设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再加该剧的内容涉及两性、宫闱、心理变态等内容,颇具刺激性,所以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过了《赛金花》,从1937年6月起连演两月不衰,女观众尤其踊跃,轰动了整个大上海。
精妙的化验器!所以从改造戏剧的路上走去,一直可以达到改造人的路”。[i]重视教化是中国戏剧的一贯传统,近代以来又跟启蒙——救亡思潮汇合而得以强化。爱美剧继承了这个实用主义的传统。但关注普通人,追求艺术独立,却是五四时代特有的新思想。
演剧职业化运动不仅造就了一大批职业剧人,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话剧的自我意识,使广大剧人明确认识到,话剧是市民的戏剧,市民则是话剧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从而促使话剧走出少数学生、职员、工友的小圈子,回归广大的市民社会。
一个世纪的荣辱坎坷,印证着一百年的风雨沧桑。当人类从旧时代步入新纪元的时候,回眸中国话剧这100年的历程,有意气风发的岁月,也有神情黯然的年代,几多磨难,几多丰碑,一路困苦一路歌,真让人感慨不已。特别是抗战时期,风云际会,中国话剧出现了一个空前绝后,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其中又以抗战后期的1941——45这几年间的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话剧的舞台美术是在“演剧职业化运动”中成熟起来的。在此期间,以上海和重庆的职业化、正规化演出为支点,舞台美术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完了从技术积累到艺术创造的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写实主义主流形态,并进行了某些“风格化”的实验。他们创造了中国话剧最早的一批舞台美术经典,自己也在创作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从而为后来话剧舞台美术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话剧的现代性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境遇中逐步生成的,有时候舞台艺术先行一步,有时候创作发展较快。但是,这些单兵突进式的现代性却很难持久,随时都会变质或坍塌。因为,话剧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内部结构复杂,而且有着广阔的社会关联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只有当演剧走上职业化道路,取得独立的社会身份以后,话剧的现代性才获得了一个坚实的成长平台和必要的社会资源,各方面均衡协调地发展起来,在国家与市场的张力...
1907年初,由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用汉语公演了法国小仲马的佳构剧《茶花女》中的两幕,不久后又有王钟声等组织的春阳社在上海公演了《黑奴吁天录》,这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正式诞生。迄今,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几代话剧艺术家的拼搏奋斗,话剧已经从一种舶来的西洋艺术,转变成了现代中国的民族戏剧。可以说,从形式到内容,话剧已经完全本土化了。
日前,随着“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话剧艺术发展论坛”北京论坛的结束,一场横跨辽宁、上海、北京三地,汇集文化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各地话剧院团及戏剧院校领导、众多业界专家的新中国话剧大讨论也正式落下了帷幕。在历时一个半月的讨论中,涉及话剧发展的方方面面,但重心归根结底还在于,话剧艺术要想在当下庞杂的文艺市场中争取更大的席位,必须在总结经验得失的基础上,重新寻找生存定位和发展方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