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政治文明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135 秒)
2021年4月23日晚,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北京研究中心举办第五期学术沙龙,主题为“老子思想与周王朝政体”。本次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峰教授作主题演讲,“老子政治思想的特点”“周王朝政体与老子思想的关系”“道家与儒家关系溯源” 等议题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对话和交流的焦点。本次学术沙龙主要邀请在京的专家学者与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生...
政治宽容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内在特点和核心价值,它是政治民主的支柱,是民主政治产生的前提,是人类政治发展理性化的必然结果。政治宽容系指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依照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原则,以民主协商、平等对话以及和平竞争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政治伦理取向,它是现代民主政治、法治政治应有的伦理品质,是现代政治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政治民主化以及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因而,我们研究政治宽容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
党的十六大提出并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目标,并将其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随后,党中央又先后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执政理念。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开端,也从国家政治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美德建设的新任务。如果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实践构成了我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性条件,那么,公民社会和公民美德的建设则无疑是...
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     政治文明  道德文明  互动  德治  法治       2008/7/31
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成分,决定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在阶级性、进步性和标志性上体现其共同本质。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融互动的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出二者有着中枢与网络契合、刚性与柔性互补的结构性特征,同时具有前者主导后者发展方向,后者涵育前者生长根基的功能性特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本质关联,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实践中,辩证把握“德法...
儒学官德与政治文明(一)     政治文明  儒学       2007/12/20
提要:中国历代的儒家学者,品评人物注重道德操守、人格修养;评价官吏注重官德政绩、勤政廉洁。要求做官为吏者,必须严守官吏道德,清正爱民,勤政为民,廉而不贪。因为只有践行官德的人为官,才能有政绩。 儒学的官德论,是儒家政治伦理的核心,亦是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体现。在当前研究儒学官德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儒学官德 清正爱民 政治文明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
儒学官德与政治文明(二)     政治文明  儒学       2007/12/20
孔子认为,修身立德对于执政的最高统治者及其各级官吏尤其重要、必要。他们必须修养心性,端正身行,为民众树立好的样子,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一再申明这个道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8季康子问孔子什么是政治?孔子告诉他:“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当政者带头端正自己的言行,谁还敢行为不端呢!言下之意,当政者的言行不端,胡作非为,...
儒学官德与政治文明(四)     政治文明  儒学       2007/12/20
海瑞(1514-1587)是一位与包拯齐名的政治家和清官。关于海瑞的为官道德,政治功绩和生活故事,从正史记载到民间流传;从思想家的评论到文艺舞台的再现;从政敌的攻击、诬陷到百姓的爱戴、呼唤;从古代到现代,人们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赞扬他的为人、为学、为官的高尚道德品格。他聪颖好学,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为民除害;他条陈时弊,整饬吏治,革除弊政,端正士风,敦厚民风;他反...
儒学官德与政治文明(五)     政治文明  儒学       2007/12/20
李顒在列举真德秀、吕坤“谕属”之论后,评论道:“为政大经大法,祥具真、吕两先生谕中,范我后人,如规矩准绳,不可尚矣。然先贤警偏救弊,随时致戒之教说足以为鉴者,亦不可以莫之知也。”34因此,他在《先贤要言》中,将历代先贤为官之德、之法和警偏救弊之说、之见,可供镜鉴者,列举出来,以使当官者“知之”,告诫“当官者不可不知”。35不仅要“知之”,尤其要“行之”。  李顒在列举《先贤要言》,要当官者“知之”...
三、道重于君,限制君权思想  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从道不从君”,仁义之道重于君主之位,以道对封建君权加以限制。在儒学道统思想发展史上,周公以前是帝王统道,其帝王又是圣人,故受到后世儒家的尊崇,并以尧舜三代作为楷模和价值取向的标准,主张“法先王”、“复三代”,这对中国社会和道统文化的影响很大。然而自孔子以后,则以士或师儒为道的承担者,取代了早期道统史上以帝王为道的承担者。由于道统之中没有...
注释:〔1〕参见《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2〕《论语·泰伯》。〔3〕《明夷待访录·原君》。〔4〕《明夷待访录·原君》。〔5〕《明夷待访录·原法》。〔6〕《明夷待访录·原法》。〔7〕《明夷待访录·原臣》。〔8〕《明夷待访录·学校》。〔9〕《明夷待访录·学校》。〔10〕《左传》襄公十年。〔11〕《左传》庄公三十二年。〔12〕《孟子·离娄上》。〔13〕《孟子·尽心下》。〔14〕《尚书·五子之...
关于儒家政治文明理念的界定,《周易·贲卦·彖传》云:“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认为文明以止,即是人文,而观乎人文,则可化成天下。以人文来界定文明,表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得到开化、教化所形成的文明结果。包括社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以及艺术、道德等发展所形成的结果等。文明全面包括了人类社会的生存能力...
立国为民,是德治思想的本质与灵魂  “为天下位天下”“为天下治天下”。这里的“天下”不是“私天下”而是“公天下”、是“民”、是平民百姓的安居乐业。  施仁政,则必认同“民为邦本”;必爱民、保民、利民、富民;必体察与顺应民心的向背。因为,第一、“有民,则有天下、国家”(13)。国以民“为安危”、“为兴衰”、“为存亡”,“百姓随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者,静则治,动则乱”。第二、富...
其次,道德教化是治国之大务。  教化治之本。“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教者,治民之本也”(34),“尚德者霸,尚刑者亡”,要充分认识道德教化在提升民德、纯化风尚、文明社会、安定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道德教化,可以理民性、得民心。“富以养民情,教以理民性”,“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不如善教也”(35)。道德教化,可以明人伦、厚风俗。“善教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
内容提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不断总结治国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炼与概括出丰富的管理社会、治理国家的智慧。其中以德治国、德法兼用、立国为民、以德治吏和以德化民等思想,不仅揭示了儒家伦理思想与政治文明的内在联系,也展示了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的精髓。它对于理解和建设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会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儒家伦理道德法律德治法治道德教化政治文明  道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