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论语言学 语法化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239 秒)
“较”的语法化     "较"  虚化  语法化       2022/3/9
“较”的最初本义是“车箱”,先秦时便出现了“较”的动词用法。魏晋南北朝时期,“较”的名词用法减弱,动词用法逐渐增多。在唐代,动词“较”语法化为介词“较”,相当于“比”;与此同时,“较”的语法化趋势增强,虚化为副词“较”,有“略微”“比较”“稍微”等含义。介词“较”的产生原因是重新分析和使用频次的增加;副词“较”的产生原因是重新分析和句子中心位移。“较”的介词、副词用法在唐代逐渐定型,并沿用至今。
西宁方言由于和周边语言的接触关系,语序具有明显的SOV类型特征,与这一语序特征相和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前置词逐渐弱化,后置词比较活跃;其中方位词的语法化是西宁方言后置词的重要来源之一,有些方位词已经语法化为宾格标记,这种变化和周边SOV语言的接触密不可分。如果跨语言比较,方位词的这种语法化路径有一定的共性。
体标记“着”的语法化过程曾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因为把观察重点放在形态句法特征的变化上,所以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着”的语法化条件和阶段等)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着”的语法化的临界性特征既有形态句法方面的,也包括语义语用方面的,这一演变最终是由语用推理来推动的——这是既有研究所未能指出的。持续体标记“着”来源于动词“着”,也是进行体“着”的直接源头,三者构成了一个复合语法化链。 关键词:语用推...
在北方方言中,“瞎”有行为动词、性质形容词、预设否定副词三种词性,具有多种语法作用。性质形容词“瞎”与反义词“好”组合,构成反义联合短语“瞎好”,后来演化出反义复合词和评注性副词用法。在描写“瞎”及“瞎好”的语法、语用和语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瞎”“瞎好”的语法化,并探究其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汉语被动标记“得”遵循了世界语言中“获得”义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普遍模式,即GET(‘to get’,‘toreceive’,‘to obtain’)>PASSIVE,汉语动词“得”的“获得”义及由其引申而来的“遭受”义共同构成其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语义基础。被动标记“得”发生语法化的结构为“受事主语+得+NP+VP”,语法化机制为重新分析,产生时间不晚于晚唐五代时期,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被动标记“得”是...
“每”是外部量化的全称量词,“都、皆、所有、全”是内部量化的全称量词,根据句法规则,两类量词不共现,但基于修辞动因,会有表语用强调的少数共现用例。“所有、全”与“皆、都”可以自由共现,并经过了语用强调到常规表达的语法化。到了现代,“每”可以自由地量化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与“皆、都”共现的用例极大地增多,且进入了很多原来不被允许的句法位置;“都”也实现了功能扩展,可表示外部关系。不过即使如此,“每”...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街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与“难怪”“怪不得”等“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体现为使用频率下降、连词化倾向显著和书面语色彩浓重等三个方面。
昆明方言“挨”有动词、与事介词、处置式、被动标记和连词五大类用法,其下分别下辖12个小类用法,包括:动词“挨”的“接触义”“承受义”“磨蹭义”;与事介词“挨”的“受益”“指涉”和“相与”三个关系子系统等等。我们对比“挨”各个用法的语义功能和出现的句法环境与条件,分析“挨”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以及演变源头动词“挨”在语义虚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现象。同时还发现了“挨”在虚化过程中的语音渐变规律和音变逆转现象...
2016年1月9至1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语法化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境内语言语法化词库建设’学术研讨会”于在裕龙大酒店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副校长,著名语言学家江蓝生、沈家煊、刘丹青、崔希亮、吴福祥,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20余所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学生1...
历史语用学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旨在从历时角度,运用语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语法化现象进行解释。本文采用历史语用学从形式到功能的历时映射的研究方法,以英语条件分词连词providing(that)和provided(that)的历时演变为例,通过描述和阐释英语条件分词连词从形态、句法到语义、语用层面的嬗变过程,揭示其从实词转化为功能词这一语法化过程的路径、机制和动因。
本文所谓连-介词是指能够兼做并列连词的介词,汉语的连-介词至少有四个来源:(1)伴随义动词“和、跟、同”等;(2)使役义动词“唤、教”;(3)给予义动词“与、给”;(4)同位结构“我两个”中的数量词“两个”。文中描述了这四类连-介词语法化的动因和路径,归纳了它们语法化的三种类型;对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解释;结合论题,对语法化的普遍规律进行了一些概括和说明。
陕北神木话中的助动词“敢”有多种用法,可表有胆量、允许、可能、要等,可分别称为“H1W9129.jpg”“H1W9130.jpg”“H1W9139.jpg”“H1W9140.jpg”。这几种用法之间存在引申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主语的范围,动词的语义特征、语义关系的扩展、句子语气的变化等因素。本文描写神木话“敢”的上述用法,并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元代口语文献的比较,讨论助动词“敢”的语法化
本文结合“别说”“完了”“就是”三个话语标记的语法化演变过程,探讨了话语标记的来源及其形成动因,话语标记与句法位置,话语标记与词汇化、语法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话语标记与副词、连词之间的纠结等理论问题。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好 + ( X)个 NP”的构成及其语法化进行了研究。认为 “好 + ( X)个 NP”是一个 “对 NP所具有的性质进行甚度感叹评判”的构式,包含 “好 +个 NP”、 “好 +一个 NP”和“好 +你个 NP”三个子构式,三者的构式语义一致,都是语式 ( construct) “好 + NP”结构扩展的结果。主观评判的表达是语式扩展的动因,构式 “好 + ( X)个 N...
从跨语言研究角度看,持续/进行体标记一般源于处所表达结构,但是汉语中存在着另外一条语法化路径。本文从历时文献入手考察了汉语史上持续体助词“定”的语法化过程,并联系客家话、吴方言、粤方言中的“稳定”、“牢”、“实”、“稳”、“紧”的共时语法化,对稳紧义形容词经由中间阶段演化为持续体助词,或进一步演化为进行体助词的语法化路径进行了探索,并对演变的前提、动因和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