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新进展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628 秒)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团队选取了典型的俯冲带超钾质岩石开展了钾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超钾质岩石具有重于亏损地幔的钾同位素组成,并且与流体活动指标具有正相关,表明超钾质岩石的源区存在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流体的加入,有效证实了板片分异流体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Lithos上。
甲烷气体与液态水接触是一个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的郭光军研究员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张正财副研究员合作,针对甲烷水合物成核问题撰写了一篇评论,简要回顾了过去30年来人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及最新进展,提出了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金属硫化物矿物是自然界常见的矿物种类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受其自身结构的影响,自然条件下金属硫化物矿物极易发生风化作用,释放出重金属离子并产生酸性废水,造成周边环境重金属和酸性排水污染。随着金属硫化物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由金属硫化物矿物风化引起的场地土壤、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上述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科学家的重视。
随着气候变化对大气、海洋、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越来越深刻且久远的影响,气候变化以及气候系统中各种因子的变化对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估也受到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多种气候因子如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厄尔尼诺、北极涛动、北极海冰、欧亚大陆积雪覆盖都与我国冬季空气污染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究竟何种气候因子才是调节空气污染发生发展的本质因素,目前研究还不清楚;对这种本质因素的变化会引起...
地貌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和重要科学问题。河流地貌系统是陆地和海洋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通道,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河流动力和地貌演化在气候-构造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联系地球外部和内部相互作用与反馈的重要纽带。关于河流沉积/侵蚀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具体联系还存在分歧。此外,传统认为气候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阈值后,才能引起河流地貌系统的响应;但最近的研究表明...
在目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海岸线的变化,直接关乎沿海地区人类生产及生命的安全。而若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首先需要了解自然变率下的海表温度变化历史,即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的海表温度如何变化。末次间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五阶段,MIS 5)为距今最近的一次最暖时期,全新世(深海氧同位素第一阶段,MIS 1)为现今人类所处的温暖间冰期。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下,两个间冰期的海表温度变化历史对未来的海表温...
河流是陆地向海洋输送有机碳的重要通道,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2.6亿吨溶解有机碳(DOC)和2亿吨颗粒态有机碳(POC)。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自1980年来,全球至少修建了48000座水库大坝,致使仅有37%的河流仍保持自然流动。水利大坝的拦截调蓄造成河流的水动力、水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也极大地影响了河流向海洋的有机碳物质输入。据统计,每年内陆水库有机碳的埋藏量有6千万吨,占全...
微生物-矿物协同演化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全球2/3以上的矿物有生物印迹,这些矿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纳米级颗粒。然而,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这些纳米级矿物是如何影响微生物功能与演化的。
近日,地外海洋系统研究室刘翠艳研究员作为共同作者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影响因子:21.722)上发表了题为“Reduced net methane emissions due to microbial methane oxidation in a warmer Arctic”的文章。该研究在北极地区甲烷净排放量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大气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近年来信息学科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应用气象学院王让会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地理信息科学”、“生态信息科学”及“环境信息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成为信息学科领域新的增长点,相关研究成果已公开出版。
29I较长的半衰期展露了其2-80 Ma范围的测年潜力,确定129I/127I初始比值是建立其年代学方法的关键。虽然目前国际上已确立了海洋系统的初始值,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鲜有对陆相沉积的系统研究,已有的个别报道也是各不相同,暗示了陆地系统的复杂性。
目前,学者们已经对华南板块尤其是扬子地块中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做了大量的报道,但很少报道古-中元古代的人们对岩浆活动,这导致人们对华南板块在古-中元古代的岩浆活动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知之甚少。此外,华南板块形成与演化是否与古–中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有联系,这也是广大地质学家所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
本报讯 行星和小行星表面和内部是否存在流体?流体具有何种成分特征?流体的来源或者成因如何?流体又如何与岩石发生相互作用?这些是行星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系列科学问题。灶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第三大小行星,曾经被认为是个相当亏损挥发份的分异型小行星。最近一些基于陨石观察的研究提出灶神星表面可能存在水溶液流体,但并未观察到应该存在的低温蚀变含水矿物。
近年来,隐伏矿床的勘查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成矿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新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隐伏矿床勘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以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电地球化学方法、活动金属离子法等一系列偏提取技术为代表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能够获取深部矿体的直接信息,是隐伏矿床勘查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综合应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多元信息来进行勘查的综合信息找矿方...
根据地表暴露岩石或埋藏物中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计算样品的暴露年龄或埋藏年龄,从而估算出研究区域的侵蚀速率和抬升速率等重要地质信息,该方法现已成为晚新生代地质和地貌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概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宇宙成因核素在地质年代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10Be研究进展,26Al/10Be双核素测年计算模型的改进和完善,以及21Ne的加入对26Al-10Be测年方法的拓展;②宇宙成因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