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晚更新世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095 秒)
现代人起源、演化及其全球性扩散,一直是学界关注并探讨的重大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起,科研人员在研究现代人扩散的具体机制与过程,尤其是现代人与不同区域本土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对中国地区的现代人起源研究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为现生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真象科,食物的获取对其生存和演化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真象科动物的高冠齿形态及其发达的咀嚼能力,是为了更好地适应C4植物在全球范围的扩张。通过化石牙釉质的C同位素分析发现,在演化的早期阶段,亚洲象属(Elephas)摄取的食物的确包含了大量的C4类植物。然而在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兴盛的晚更新世,亚洲象的摄食模式是否依然如此,目前...
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点在我国南方诸省十分常见,但在江西省界内以往仅有零星报道。在近一期《人类学学报》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研究员和江西省萍乡博物馆邹松林等报道了发现于江西萍乡上栗县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该发现意义重大,不仅增加了新的化石点,更是在江西省内迄今发现的化石数量最丰富、动物种类最多样的化石点,为第四纪古动物地理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课题组在蓝田地区晚更新世黄土堆积地层中发现阿舍利类型石制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英文版2014年59卷第7期上。2009-2011年,古脊椎所、南京大学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陕西蓝田灞河右岸阶地顶部的黄土地层中新发现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770件。研究表明,蓝田地区除存在以前认识比较充分的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阶段的古...
野牛(Bison)是我国北方第四纪动物群中较常见动物,尤其是泥河湾期的古中华野牛(Bison palaeosinensis) 被有些学者视为整个全北区中-晚更新世野牛的祖先。此外,野牛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尽管发现已有近一个世纪历史并先后有不少零星报道,但至今无一篇专门文献,并且前人报道的头骨化石材料无一是完整的。
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河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显示, 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早期的127— 72 ka B.P.时期, 气候温和湿润, 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至66—56 ka B.P.时期, 气候转变为温凉略干, 植被转为疏林草原; 在56—49 ka B.P.时期, 气候温凉潮湿, 植被又转为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草原; 而在49—46 ka B.P.时期, 气候温和偏干, 植被转为疏林草原...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区昌平钻孔δ13Corg数值变化特征的分析, 结合格陵兰冰芯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对比, 揭示了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变化特征及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 初步探讨了其驱动机制。该钻孔δ13Corg值变化范围为-17.10‰至-26.18‰, 主要表现为暖期时偏正, 冷期时则偏负。据此, 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
本文应用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模式,较成功地测定了藏北高原西南部扎布耶盐湖SZK01孔岩芯中含不等量碳酸盐粘土的230Th/238U年龄,建立了青藏高原腹地海拔4000 m以上湖泊120 ka以来连续的同位素年龄标尺,从而为扎布耶盐湖及其周缘地区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研究奠定了时间坐标。根据230Th/238U年龄数据,SZK01孔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68 cm/ka。然而不同层段的沉积...
在AMS14C年代数据支持之下, 提供了甘肃静宁地区酸刺沟剖面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分析结果表明, 在44.2~11 kaBP期间, 静宁地区植被先后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森林和草原成分的相互消长, 44~29 kaBP期间(MIS3)气候以湿润为主, 发育针叶林, 温度低于现在; 23 kaBP之后, 气候冷干, 以稀疏草原为主, 在末次盛冰期植被甚至演化为荒漠草原. 北大西洋Heinr...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海CSH1 1732厘米厚沉積剖面的孢粉分析,获得古植物群演替达18次之多,反映古气候变化明显冷暖气候旋回3次。其中有2次温暖期,1次较干冷期。结合14C龄数据计算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在176厘米,这一界线与孢粉植物群、古气候与古环境等分界线较为吻合。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 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 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 ka 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 ka 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 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
西藏扎布耶盐湖晚更新世沉积学及古气候意义。
青藏高原沱沱河至昆仑河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孢粉记录的古环境信息。
藏南亚东县帕里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特征及古湖泊演化。
长白山(2749 m)是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存在冰川作用典型山地之一, 在天池周围海拔2000 m以上保存着良好的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 在火山锥体内侧与外侧构成“口内口外”模式的冰斗冰川. 冰川的发育依托独特的火山地质与地貌大背景, 保存完好的冰斗、槽谷、冰坎、磨光面以及冰碛垄等, 显示研究区在末次冰期有过多次冰川作用. 通过对冰碛物光释光(OSL)年代测定, 结合冰川地层与火山地层的相互关系以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