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太平洋板块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097 秒)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的提出已经超过了50年,但是板块俯冲如何开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是地球上自发式起始俯冲的典范,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垂向下沉。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的提出已经超过了50年,但是板块俯冲如何开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是地球上自发式起始俯冲的典范,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垂向下沉。
在白垩纪,东北亚地区经历了强烈的地壳/岩石圈伸展和岩浆活动,众多裂谷盆地由此诞生。这个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孟庆任等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构造模型,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合理解释了东北亚白垩纪裂谷盆地的形成过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孙普在《地球科学评论》发表文章,揭示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减薄和增生、岩浆活动、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性质等的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课题组发现约五千三百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几乎同时与欧亚板块发生硬碰撞,在形成青藏高原的同时,引发了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论文在线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与量子力学、相对论、分子生物学一起,被誉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四大奠基性理论。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关键是板块俯冲起始。但是,迄今为止,板块俯冲是...
2020年9月1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课题组发现约五千三百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几乎同时与欧亚板块发生硬碰撞,在形成青藏高原的同时,引发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
二十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性突破是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起始俯冲是板块构造理论中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西太平洋板块于~52 Ma沿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 发生起始俯冲,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焦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相继启动了MARGINS和GeoPRISMS等研究计划,长期关注和支持IBM相关研究。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IODP) 及其前身三次部署IBM弧前钻探:1978年DSDP Leg 60,19...
近年来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备受学者关注。本文报道的延边开山屯地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LA-ICP-MS U-Pb年龄表明其形成时间为早侏罗世早期(198±1Ma),所采样品可根据Zr/Hf值分为高Zr/Hf值组花岗闪长岩和低Zr/Hf值组石英闪长岩。高Zr/Hf值组花岗闪长岩起源深度浅,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贫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具壳...
太平洋板块俯冲显著影响中国东部的地质演化,但其俯冲的起始时间及相关地质证据一直存在争议。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孙明道对完达山造山带的跃进山杂岩中的东方红辉长岩岩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东方红辉长岩侵位于东方红蛇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75 Ma,具有与岛弧玄武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日本的Yakuno(夜久野)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以及澳大利亚东缘的Gympie群的构造...
本文采用依赖温度的黏度结构以及考虑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厚度差异等特征,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会聚速率作为板块速度的主要约束,通过变化海沟后撤速度模型,数值模拟西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北的俯冲过程.结果表明,要产生类似于中国东北之下低角度的板片俯冲,海沟后撤是重要条件;而上下地幔黏度的较大差异是决定俯冲板片不穿透660 km相变面的决定因素;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应早于70 Ma B.P.,海沟后撤...
本文采用依赖温度的黏度结构以及考虑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厚度差异等特征,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会聚速率作为板块速度的主要约束,通过变化海沟后撤速度模型,数值模拟西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北的俯冲过程.结果表明,要产生类似于中国东北之下低角度的板片俯冲,海沟后撤是重要条件;而上下地幔黏度的较大差异是决定俯冲板片不穿透660 km相变面的决定因素;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应早于70 Ma B.P.,海沟后撤...
通过研究白垩纪中晚期华南(浙、闽、赣、湘、粤五省)断陷红盆地和火山-沉积盆地中发育的同时代(80~110 Ma)玄武质岩石, 发现以武夷山为界华南白垩纪盆地中出露的玄武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西区白垩纪盆地(武夷山以西, 包括醴临-攸县盆地、衡阳、长沙-平江盆地、南雄、赣州、吉安等盆地)中的玄武质岩石具有低K2O(K2O=0.44%~3.17%, K2O/Na2O= 0.13~0.99)、...
推导了板块的弹性运动方程.根据太平洋板块(PCFC)上空间大地测量的观测结果,建立了PCFC的弹性运动模型,该模型与板块实际运动状态的符合程度明显地优于刚体运动模型.研究表明:PCFC现今旋转的角速度比过去3Ma的平均值大0037°/Ma;在PCFC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平形变,在15°S以北和2045°E以西地区存在一致的向西形变,北西与南西方向的形变速率分别为08~35 mm/a与10~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