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世界相关记录140条 . 查询时间(0.556 秒)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为主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报道了距今约2.44亿年前一个海生爬行动物新属种,长尾红河龙。它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三叠世早期海相地层,全长47厘米,体形像水生蜥蜴,超长的尾巴尤其特别。长尾红河龙是我国肿肋龙科最早的确切证据,代表了世界上尾巴相对最长(由69块脊椎骨组成)、脊椎骨总数...
中国国际地学计划(IGCP)学术研讨会2021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在会上介绍道,中国是国际地学计划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1976年以来,特别是1980年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国委员会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家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有3000多名地学工作者参与了151项国际地学计划项目,其中在77个项目中担任负责人,中国科学家17人先后担任国际地学计划执行局委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这是该鱼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因此命名为亚洲肋鳞裂齿鱼。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亚洲肋鳞裂齿鱼距今约2.44亿年,比此前在欧洲发现的肋鳞裂齿鱼类早二百万年。该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的了解。研究成果近日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PeerJ上在线发表。
2021年4月18日,弘扬李四光精神暨纪念第52个世界地球日座谈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李四光纪念馆等单位共同举办。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总务长董志勇,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王小烈,李四光纪念馆馆长特别助理、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等出席会议。
这是2015年4月17日,在肯尼亚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守卫守护着雌性北方白犀牛“纳金”。北方白犀牛是一种非常接近灭绝的哺乳动物——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2018年已离世,两头雌性北方白犀牛成为这一物种仅存成员。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协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在京揭晓。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分别宣读2020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报社社长赵彦介绍了评选情况,腾讯集团副总裁陈发奋代表协办方致辞。两院院士评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1日发布消息说,该所徐光辉研究员最新在云南罗平发现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齿鱼科鱼类化石,命名为“云南暴鱼”。它体长34厘米,是2.44亿年前(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在食物链网中占据较高的位置。
经江苏省地质学会组织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推荐,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冯伟民研究员主编的科普图书《奇妙的古生物世界——古生物化石科普知识百问》入选2020年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图书推荐名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新发现的大型、中型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其中,大型足迹还建立一个新种——牛氏亚洲足迹,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足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新发现的大型、中型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其中,大型足迹还建立一个新种——牛氏亚洲足迹,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足迹。
近期,《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中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研究进展,新发现的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Asianopodus)。亚洲足迹属最早由Matsukawa等人2005年在日本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模式种为跟垫亚洲足迹(A.pulvinicalx),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明显清晰的蹠趾垫印迹,代表了兽脚类恐龙的足迹...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清扬和刘锦通过激光加热及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发现下地幔主要成分之一的铁方镁石遇到水或含水矿物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矿物相并释放出氢气。该研究丰富了地幔矿物的组成并对地表及地球内部的氢、氧循环提出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以Mineralogy of the deep lower mantle in the presence of H2O为题发表于近期的《国家科学评...
2020年4月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我校领衔完成的“世界首例大熊猫古基因组”成果入选。“世界首例大熊猫古基因组”成果由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赖旭龙教授、盛桂莲副教授与云南省文物考古所吉学平研究员、德国波兹坦大学迈克尔·霍夫瑞特(Michael Hofreiter)教授研究组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相关论文于2019年5月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
近日,南非《商报》刊文盘点了2019年南非世界领先的六大科研成果。
一个国际团队近日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发现了距今约3.86亿年的古森林化石遗迹,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森林的遗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和英国加的夫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说,他们在纽约州东南部距今约3.86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中期地层中发现了这处古森林遗迹。距离此处40公里的一处森林遗迹此前被科学家认为是“最古老的”,而新发现的遗迹还要早30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