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日常生活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337 秒)
审美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一方面,审美是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也多通过审美的方式表征出来。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越发呈现出这种联系的紧密。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并非虚假意识,也不是对现实的虚幻再现,它并不提供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审美意识形态再生产着真实的社会关系,是用来支撑我们“现实”的幻象建构;它形塑、组织、扩展并支配着我们的日常存在,是我们无从逃避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本身。
日常生活中实现儒学的价值      生活  儒学  价值        2009/6/22
 有人批评,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修己以安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仁、取义,这样的要求太高,为一般人所难以达到,反倒导致虚伪。说儒家理想人格很高,是对的。儒家是主张志存高远。但说导致虚伪则不对。儒家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它的思想要求来自生活,不离人伦日用,匹夫匹妇日用而不知。高远的志向要通过日常的修养来建立和实现,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只有在“集义”的基础上才能养成。...
本文认为,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美的活动属于C·S·皮尔斯所谓的“外展的臆断”的理解(abductive understanding),这也美的深层的理性规则和语用特质。“外展的臆断”是一种提供给理性以“模糊的逻辑”(implicit logic)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人们来说是恰恰是最基本的,这也是审美判断的内在特质。
近年来,首先是在国外,然后在国内,出现了许多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当代美学所面临的任务,了解当代艺术的处境,对于我们思考美学和艺术的未来,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在国外和国内,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语境不同,因而这个提法所具有的含义也不相同。部分参加争论者对相关的一些理论预设的表述还不够清晰,常引起对争论所包含的理论意义的误读。在此,我想简要地作一些客观分析和梳理工作,...
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中提出的“美学上的反感”这一美学命题,是马克思整个美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旨在于追求人的感性的完善,并因其内蕴着的现代性意义而在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践中富有活力,为美学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出科学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知识论上,“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新的美学原则”有诸多错位之处,由此带来的是价值论的颠倒。“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建立在相当经济实力上的文化,是一个紧身衣式的命题;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离真正的新美学文化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当代“审美泛化”已成为了“后现代”的美学特质,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种历史趋势都被直接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审美泛化”包涵着双重的逆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前者是就“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转向而言的,它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主要包括“表层审美化”与“深度审美化”两类;后者则主要是就“后现代艺术”的大致取向来说的,它力图去...
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           2007/8/29
有一种悲观的看法,认定中国现代理论永远无法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看来从去年开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又一次印证了这个不祥的预见。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表征的是当前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下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影视、广告、流行歌曲、DJ音乐、时装秀、酒吧靓舞、网络图文、电子游戏、漫画、游戏、模特表演与选美等等,但这个概念本身却是英文“aestheticization of e...
超级女声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2007/8/29
打开电视,面对2005“超级女声”决选一个又一个展开歌喉的青春靓丽的少女,看流水一样的身影从镜头前飞过,我们的大脑同稍纵即逝的视觉一样迷糊:这到底是一场青春的盛宴,还是一次无聊而幼稚的作秀展览?“超级女声”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许多非议,甚至有人总结出“超级女声”“四宗罪”:拿孩子开涮、以“丑”为美,缺乏尊重、庸俗粗糙等等。这些罪不罪的,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这种全民“愚”乐的...
很长时间不看电视了,但是看到关于超女的评论很多,上周五就打开电视看了看了超女,不觉被其吸引住了,心中感慨良多:超女,这样的百姓日常生活的艺术表现,其本身就有很深的哲学道理。 在这样的节目中,有着普通人的参加,寄托着普通人的理想,体现着普通人的力量,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我很是诧异,为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低俗的文化?其实诗三百中有很多诗篇又何尝不是以同...
自从意在倡导某种美学理论立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于2003年底在当代中国正式浮出水面以来,学术界对这一命题表现出了及时的关注和充分的重视。各大报刊杂志上持续升温的理论探讨,[1]有关学术会议上直面彼此的话语交锋,都使针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入。当长久的喧嚣归于沉寂后,从学理上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展开全面的剖...
壹 199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中国很多大、中城市与乡村交界的“边缘”,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之所以“独特”,不仅因为在“全球化”趋势中的世界其他地方难以找到与之相同的东西,而且主要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公共消费空间”——“农家乐”。这种公共消费空间既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赞同、许可和鼓励,也得到了“大众”的欢呼、拥戴、享用和陶醉。这种上下一致赞同和享用的情况,即使在当...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摘要]:日常生活与审美的互渗趋势已成为当代社会愈发普遍的现象。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日常生活总被我们当作对象来把握,它的本质在于日常性,人们生活在其中丝毫感觉不到其自身的存在。而建立在本质直观上的美,它赋予日常生活以形式,使其存在进入无蔽之状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存在。本文试图探讨作为本真存在的审美生活,就其植根于日常生活而言也是回到其自身的本真生活方式。 [...
王德胜在《文艺争鸣》2003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把精神的美学改写成为一种“眼睛的美学”。视觉感受的扩张不仅造就了人在今天的“审美/艺术”想象,同样也现实地抹平了日常生活与审美/艺术的精神价值鸿沟。“日常生活审美化”非常具体地从一种理性主义的超凡脱俗的精神理想,蜕变为看得见、摸的着的快乐生活享受。在这样一种极端视觉化的美学现实中,与人在日常生活里的视觉满足和满足...
Abstract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concepts championed by the advocates of aestheticism - the autonomy of art,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life - in modern China. It highlights the merging of a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