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人类活动相关记录149条 . 查询时间(0.177 秒)
1万年以来随着地球最近一次冰期的结束,气候的转暖湿润和长江三角洲的逐步形成,使得长江下游地区古代先民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依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证据,该地区史前新石器人类历史只有7000余年的记录,与周边钱塘江、长江中游及淮河流域距今10000—8000年的众多史前文化形成鲜明反差。此外,研究区沉积环境受到过开放性河流—海洋作用的频繁波动干扰,加之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其连续且年代框架...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加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物种范围的转移、收缩和扩张。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导致全球522种灵长类动物中约68%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中国现存有灵长类物种有3科8属28种,包括懒猴(Lorises)、猕猴(Macaques)、叶猴(Langurs)、金丝猴(Snub-nosed monkeys)和长臂猿(Gibbons),是世界上灵长类...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2023年来亚洲季风区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2020年夏季我国季风区多个流域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极端强降水(图1),随之带来的洪涝等灾害对人类生活、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等造成了破坏性影响。然而,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否对2020年极端强降水事件产生了影响?季风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上极端降水事件的归因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湖泊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节点。湖泊中有机碳的转化速度比土壤和海洋中的转化速度高1-2个数量级。湖水中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解性有机质(DOM),其蕴含的有机碳(DOC)约占水体总有机碳的70%。因此,湖泊碳循环与DOM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受DOM的组成特征控制。
湖泊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节点。湖泊中有机碳的转化速度比土壤和海洋中的转化速度高1-2个数量级。湖水中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解性有机质(DOM),其蕴含的有机碳(DOC)约占水体总有机碳的70%。因此,湖泊碳循环与DOM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受DOM的组成特征控制。
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尚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隆浩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
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尚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隆浩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后来,人类活动促进了东亚森林生态系统的衰退 5...
湖泊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节点,湖泊中有机碳的转化速度比土壤和海洋中的转化速度高1-2个数量级。湖水中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解性有机质(DOM),其蕴含的有机碳(DOC)约占水体总有机碳的70%,因此湖泊碳循环与DOM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受DOM的组成特征控制。
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还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对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隆浩研究员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了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该成果以Human activities facilitated the d...
在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的频率、持续性和极端降水事件等都呈现明显变化。其中,极端降水事件深刻影响着水文循环,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评估、检测和归因是当前水文气象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极端降水事件的归因研究往往集中在趋势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在时间分布的变化特点上相对较少,且定量评估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植被指数显著增大,包括中国在内,植被有明显“变绿”的趋势。然而,目前基于遥感数据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争议。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多样,植被类型丰富,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植被变化的原因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对中国不同气候区植被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柱国研究员团队的李卓忆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植被指数显著增大,包括中国在内,植被有明显“变绿”的趋势。然而,目前基于遥感数据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争议。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多样,植被类型丰富,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植被变化的原因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对中国不同气候区植被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其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探究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因素对制定草地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恢复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冠层结构是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要素,不仅可以通过调控冠层内的光和水分的分配影响生产力,还可以作为强风的物理屏障影响群落稳定性。然而,目前对于冠层结构在调控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间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缺少...
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其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探究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因素对制定草地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恢复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冠层结构是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要素,不仅可以通过调控冠层内的光和水分的分配影响生产力,还可以作为强风的物理屏障影响群落稳定性。然而,目前对于冠层结构在调控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间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缺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