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青海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23 秒)
2023年12月27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人类非遗热贡艺术保护成果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向首都各界展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成果。展览将持续至1月27日。
11月24日至26日,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年度盛典在云南省临沧市举行,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石榴籽文化传媒工作室报送的微电影《我的骏马》荣获此次艺术节纪实影像(纪录片)单元“最佳作品”奖。
11月15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青海省文化馆承办的“长城长河湟美”青海明长城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春、夏、秋、冬四季的写生创作和作品优选集结与广大观众见面。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青海省70家单位评估合格。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包括骆驼泉传说、青海汉族民间小调、土族於菟、青海越弦、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土族婚礼等。
10月23日下午,由青海省文化馆主办的“银龄逐梦·余霞满天”2023年青海省文化馆首届老年艺术周展演活动在青海省文化馆群星剧场启幕。
8月26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海东市人民政府、青海土族研究会主办的2023年青海省第二十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举行,这是深入弘扬黄河和河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广大土族儿女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心声的深刻表达。
“我是草原的儿子啊,我的爱属于人民,属于牧民和草原……”6月29日晚,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场由青海师范大学学生主演的民族歌剧《尕布龙》在青海大剧院首演。
4月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藏绣(贵南藏绣)研修班在青海师范大学开班。开班仪式在雄伟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朱桂英、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都世庭参加开班仪式,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文业主持开班仪式。
2022年12月3日下午,青海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教研室邀请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巴·布和朝鲁研究员做了题为“格斯尔文化的内容、历史演变及其相关问题”的线上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仁增教授主持,青海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师生及校外专家学者160余人听取了学术报告。
3月22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馆获悉,由省文化馆出品的首部青绣题材微电影《绣青海》,在2022年第十五届电视节目工程暨“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中荣获短片类好作品奖。
2月21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由青海省艺术研究所组织编撰的《青海民间刺绣图录》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世纪50年代建校初期,学校便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了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工作,60年代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青海特有民族撒拉族和土族历史调查和研究,并形成了相应成果,为广泛开展民族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经青海省委批准,整合学校相关师资力量,成立了民族研究所,设置民族历史教研室和民族理论教研室,之后根据需要逐步成立了语言文字、民俗、民族学...
2021年7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人口较少民族专委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共产党百年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青海民族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及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参加了会议。
近日,青海省委办公厅公布了首届青海省科学成果奖获奖名单,青海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4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荣获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
2018年6月29日,应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议会邀请,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在该市举办“感知中国•大美青海”――中国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演。此次展演包括图片展、精品唐卡展、优秀纪录片展映等活动,并给当地观众带去了一台具有高原特色的歌舞演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