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放射性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地球内部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成矿地球化学 勘探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化学 南海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黑潮流经菲律宾东岸时部分水体经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东北部(以下称黑潮南海分支),向南海输送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对南海大尺度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和东亚气候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观测和模拟结果表明黑潮南海分支的强度和路径存在年代际和季节性变化,但对地质历史时期黑潮南海分支的演化历史及其控制机制还不够深入。
海底冷泉(Cold Seeps)是一种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以下,以水、甲烷或其他碳氢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低温流体,是海洋物质和元素循环的重要途径。冷泉逸出的甲烷90%以上由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缺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作用消耗。一般认为,SO42-是AOM的主要电子受体。但有研究提出,锰(Mn)有可能参与了AOM,并为化能微生物提供高于SO42-的能量...
海底冷泉(Cold Seeps)是一种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以下,以水、甲烷或其他碳氢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低温流体,是海洋物质和元素循环的重要途径。冷泉逸出的甲烷90%以上由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缺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作用消耗。一般认为,SO42-是AOM的主要电子受体。但有研究提出,锰(Mn)有可能参与了AOM,并为化能微生物提供高于SO42-的能量...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李芊团队揭示了南海近岸温度锋面系统中浮游生物粒径结构及其相关变量对物理和生地化过程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Progress in Oceanography(《海洋学进展》)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s(《地球物理研究杂志-...
2021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发现了海洋性大陆海温能够通过激发年代际太平洋-日本遥相关波列(年代际PJ 波列)影响东亚的气候变率,并结合观测、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模式试验阐述了相关的物理机制。该研究以博士研究生谢明媚为第一作者、王春在为通讯作者、陈昇博士为合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气候学报》)上。
全球暖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过去一年,地球似乎进入了“燃烧”模式,火灾新闻(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亚马逊雨林大火、美国加州大火、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火、中国四川凉山大火等)屡登国际头条。其中,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过火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烧毁3000多所房屋,造成33人死亡,近三十亿只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旅游业损失近10亿澳元。这些大火对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和气候造成严重影响,但由于缺乏海上观测数据,大...
为了有效限制南海形成与海南地幔柱之间的成因关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实验室博士余梦明和研究员闫义对南海残留洋中脊中中新世MORB洋壳和黄岩岛链晚中新世OIB型海山玄武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南海洋中脊与海南地幔柱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南海洋壳不相容元素与同位素同步富集特征指示南海中中新世海底扩张过程中存在富集地幔(海南地幔柱)的加入。南海晚中新世海山玄武岩略微亏损的不相容元素...
峡谷水道是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主要储集层,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储集岩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好.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期水道主要物源供给及水道形成的母岩区性质、古风化程度等研究甚少.对中央峡谷西段水道的砂泥岩进行了岩石薄片与重矿物成分观察统计、岩石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崖城、陵水区重矿物分别为磁铁矿、白钛矿、锆石、电气石与白钛矿、石榴石、电气...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问题,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通常认为河流中偏负(老)的颗粒有机碳(POC)D14C主要是由于深层土壤或沉积岩的侵蚀作用,然而这一解释在以碳酸岩为主的流域或受碳酸盐风化影响较大的河流可能存在问题。
同其他边缘海相比, 南海海山众多, 且分布广泛, 记录了南海演化以及相关深部过程的重要信息. 南海及邻区的火山作用可分成3期: 南海张开之前(pre-spreading, >32 Ma), 张开期间(syn-spreading, 32~16 Ma)和张开期后(post-spreading, <16 Ma). 南海张开之前的岩浆活动(64~35 Ma)主要局限在南海北缘和华南沿海一带, 以双峰式火山...
通过对南海南部巽他陆坡底部MD05-2895孔末次冰期发育的浊流沉积物进行激光粒度和XRF岩芯元素扫描分析, 试图揭示其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性, 进而对理解浊流形成过程提供帮助. 研究结果显示, 浊流沉积层中的碎屑颗粒粒径比正常深海沉积物有大幅度增加, 在地球化学成分上表现为Si, K, Ti, Fe 等元素异常富集, 表明浊流发生时有大量粗颗粒陆源碎屑物质输入. 显微观察发现, 这些粗颗粒碎屑物质...
南海海盆玄武质岩石的全岩K-Ar年龄为7.9~3.8 Ma, 为南海扩张停止(15.5 Ma)后、晚中新世以来的板内火山作用的产物, 可与其周边地区(如雷琼半岛、南海北缘及中南半岛等)同期火山作用的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对比研究. 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基础上, 从中挑选出了新鲜的玄武质岩石, 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该区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浆系列, 具有...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mm. 珊瑚Δ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Δ14C出现低值. 珊瑚Δ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
南海北部ODP 1148A孔(18°50.17′N, 116°33.93′E, 水深3308.3 m)中新世24~ 5 Ma底栖有孔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 和 C. kullenbergi及18~5 Ma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两者的δ 13C曲线总体上同步波动, 呈现由早-中期重值向晚期轻值的演化趋势; 记录了早-中期23.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